第五十五章 白衣仙人在高堂(1/2)
现如今的杭州“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该村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逝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龙井之南为九溪,其西部为十八涧,一路向前可达月轮山。“月轮”这一颇具诗意的山名,曾引起许多文人的咏叹,也产生了不少传说故事。
月轮山是眺揽钱江美景的最好去处,站在山巅,极目南望,感受到的是湿爽怡人的习习江风,映入眼帘的是由古塔、大桥和滔滔江水构成的别具雄浑情韵的壮丽图画,使人心胸宽朗,神思如翔。耐人寻味的是,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这对一古一今,一横一竖,风格完全不同,照理应该是很不和谐的搭配,却在这里完美无缺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了一起,不由让人感叹造物的神奇。
月轮山又是杭州金鱼的发祥地,大家知道,中国是金鱼的原产地,杭州是中国金鱼的故乡。那么,杭州金鱼的发祥地又在哪里呢?后世有人根据苏轼的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断定杭州金鱼的发祥地也许就在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兴教寺一带,就在月轮山腰的水池之中。
在月轮山上,有一座六和塔,俗话说,“宝塔镇河妖”。六和塔原是开宝年间的知觉禅师为了震慑江潮里的“河妖”而修建,此塔高九级,三十余丈,宋时夜间出海的海船都靠着此塔辨别方向。
六和塔又名**塔,其名称之由来,或谓取诸佛教典籍中的“六和敬”之和有六义: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这天,苏轼与职方员外郎张吉甫同游六和寺。此次苏轼陪同张吉甫同游,是为张职方送行的,因为老张要到七闽之地去出任漕运官了。
职方古指职掌方面之官,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的副长官,与郎**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候等事。而“七闽”根据《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管着天下的地图,从而辨别自己国土上的各种都邑,以及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等地方,所以说“七闽”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广东潮汕地区的闽人,因分为七部,故称之。
车运称“转”,水运称“漕”,漕运的通渠积谷功能,推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兴盛统一。
刚把张吉甫人送走,就收到了弟弟苏辙的来信。
信上说,哥哥,上次我们去过的陈州开元寺,由于寺里的柳湖长年干涸,殿下的那株山茶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