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老前辈的优势【二合一】【求月票】(3/5)
可以说正是这么一群导演为“抗日神剧”的赫赫名声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了,也不能全把锅推给港台班底。
因为当这股风头起来之后,内地很多能力一般、人脉一般、追求一般的影视团队,为了生存同样也跑去拍“抗日神剧”了。
还别说,虽然这样拍出来的抗战剧粗制滥造,但是却周期短,来钱快。
可以说无论是剧组还是出品方都很满意。
甚至就连电视台方面对此也是一万个满意。
别看这些“抗日神剧”无论是在纸媒上还是在互联网上的口碑都烂透了。
但实际是这些剧的收视率偏偏还都不错。
比如“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当年就是多个电视台的收视冠军。
这种情况虽然看似荒谬,但如果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并不奇怪。
因为“抗日神剧”的主流观众,主要是40到60岁这个年龄段的老一辈观众。
而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其实就是眼下全国各地的家庭中掌握遥控器的主要人选了。
于是年轻人在晚上骂的再厉害,对他们来说也是无关痛痒。
因为他们的目标受众从一开始就不是年轻人和那些影视评论家。
谈到这里,江虹直接用数据说话。
“虽然在各大电视台的采购中,头部电视剧依旧是各大影视公司出品的,但是抗日神剧却是采购数量最多的。”
“这种采购意向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不说别的,光是电视剧的积压风险就会因此大大降低,因为这类剧根本不愁卖!”
此言一出,高飞顿时默然。
而电话那头的江虹也没停下,当即继续道:
“对了,老板,根据我初步的调查,目前此类剧首轮售价基本在3-500万一集,至于二轮播出好的一集能卖200万。”
“很多热门“抗日神剧”的利润率,更是高达200%。”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
不得不说,高飞有些被江虹说动了。
因此当挂断电话之后,高飞当即坐在椅子上沉吟不语。
从cfo角度,她这个建议其实也没错。
就她说的,现在拍抗日剧的那批人几乎都是在闷声发大财。
如此也就难怪她建议公司也插手这块业务了。
但高飞和她不一样,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终究是不同的。
她眼中可以只看见利润,但是高飞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