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发展弊端(4/7)
。出声说道
“行了,商税一事不急!而且也不用你们去收。今天咱们商议一下轻农税重商税的可行性!今年农税税制还是照旧!
商税税率拿出一个大致方案,回头你们和司户与司库的人再商议一番。税期的事,我去和老……皇上商议。”
李云舟和王佐对视了一眼,不明白明己如何让商人主动缴税?不过农税作为主要税收,断然不能降低的。
“王爷,农税断不可降啊!”
李云舟出声说道,明己看着他说道
“李大人,你不要激动。我们只是商议可行性。你说说不能降的理由。”
“是,王爷勿怪,是下官孟浪了。”
李云舟先是道歉,随后出声说道
“王爷有所不知,农税自古作为主要税收。支撑朝堂运转,供养百万军卒和百官俸禄。农税事关社稷,断不可降啊!
当今圣上体恤百姓,常行免赋免税之事,朝廷钱粮本就不足,运作艰难。应天府历来便是纳税重要之地,若是轻易减税,怕是会影响国朝……”
李云舟的担忧,明己是清楚的。南直隶的税收占全国十分之二。江南六府的税收可以称的上半个大明财政!
大明的财政远不及唐宋,也比不上满清。算是大一统王朝财政最低的。百姓的日子也没过好!
主要是老朱的土地财政,重农抑商,土地只能种植桑麻一类的经济作物创收,而不是土地商业化。
老朱将各府的税粮计算后刻在石板上,立在户部。便是税收的标准,要求后世也按照这个标准。北方新开土地永不加科。
这也是拖垮大明很重要的原因,后世皇帝都挺孝顺的,牢记明祖训。老朱的文治的确不行。
明己的到来,提出摊丁入亩等计策也算是拓展了老朱的小农思维。维持王朝运转,只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制度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李云舟说完,明己认同他的担忧,他不是变法,更不是先驱者。没想过搅动风云。只是想让目之所及过好一点的日子!
“你说的对!农税的确重要。”
明己先是认可了李云舟,随后又说道
“既然是商议,我说说我的想法,减免的农税,是否可以转嫁到商税上面?
原本需要缴税的粮食,朝廷是不是可以用多出的商税从百姓手里回购?既保证了朝堂运转,又达到了重农的意思。
朝廷给予商人一些便利或是名誉保障什么的。双方都不吃亏。以商养农,互相促进。王哥,镇江是如何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