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捷径和绝路(2/3)
了吧?
啥,&bsp&bsp你说你自己编一本《道门图录真经》?
好呀,只要不怕所在的派系被集体唾弃完全可以自己编。
参拜结束,众人才一起来到后院迎客堂。
潘师正的随从被知客从祁引着去休息,只留下他的弟子随侍在身旁,孙思邈这边则是陈景恪在一旁侍奉。
双方先是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弟子,潘师正带来的是他的大弟子司匀承,三十余岁模样。虽然名声不显,但能被他带出来显然能力不会差。
轮到陈景恪的时候,潘师正上下打量他,道“小道友和法琳的辩法老道亦有耳闻,非常的精彩,深憾当时未能在场。”
陈景恪心下暗喜,咱这也算是小有名气了,面上却不敢表露,谦虚的道“不敢当真人道友之称,若不嫌弃直呼我姓名即可。”
“那日辩法皆法琳大师有意成全,方才有我这番虚名,实不敢居功。”
孙思邈适时道“我曾聆听王真人**,也算他半个弟子。由此算你我当为师兄弟也,道友直接喊他姓名即可。”
潘师正能看出陈景恪这番话是真心之言,不禁高看了他几分,又听孙思邈如此说自然也无意见,就说道
“那我就厚颜喊您一声师兄,喊小道友一声贤侄。”
“‘三问三我’之思想确实高深,我时常思考亦无法找到更好的回答,此次来也希望能得到师兄的指点。”
后半句是对孙思邈说的。
“师弟客气了,互相交流矣。”孙思邈心下苦笑,这个误会是别想解开了。
不过还好,最近一段时间可不只是他教陈景恪,同时也在吸收陈景恪带来的思想,以此对自己的学问进行系统性梳理。
‘三问三我’这个问题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完全可以拿出来和所有人辩法,不用担心露馅的问题。
接下来两人就‘三我三问’展开了一番交流——确实是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教学。
旁听的陈景恪获益匪浅,同时内心也大感受挫。这才几天,潘师正在‘三我三问’上的研究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
这让他彻底认清了一个现实,对哲学的研究古人已经非常的深入了。只是受限于时代,他们还没有把某些思想归纳入相应的系统。
一旦他把某个后世的概念抛出来,这些古代的大学者很快就能完成超越,把他甩的连尾灯都看不到。
和古人比起来他唯一的优势,就是超越时代一千多年的见识,以及不同于时代的思考方式,除此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