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辽纺公司(2/4)
“回大王的话,按理说,种植一亩棉花的收益是种植一亩水稻的五倍以上,但是臣担心,百姓由于不善于种植水稻,同时担心粮食不够吃,反而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李嵩小心翼翼的说。
“毕竟棉花不能顶吃顶喝,而水稻是实打实的大米”赵石补充道,“一旦种出了棉花没人收购,百姓就会饿肚子”
赵石的话说出了“改稻为棉”的政策执行堵点,就是如何能让百姓在种植棉花以后能够吃的饱、能赚钱,只有这样,百姓才能积极的种植棉花。
“这样,孤说几个政策,你们户部汇总成方案。”杨竞想了想,“第一,步子别太大,先期改种5万亩,就把官田改了,私人的田地先不改”
这个政策就比较好,先是官田的所有权在户部,农民抵触情绪小。如果官田上改种成功、农民获得收益,就会吸引私田上的百姓也改种棉花。
“第二,所有耕种官田、改种棉花的农民免税一年,棉花种子官府免费发放,派人指导技术。同时,改种棉花的百姓,每户每人补贴200斤粮食,保证一年的基本口粮”
免税一年就意味着即使今年种植棉花失败了,百姓也损失较少。更何况杨竞还保障了今年的基本口粮,基本上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第三,王府和户部各出资百分之五十,成立大辽纺织纺织公司。由户部委派人管理,主官正四品建制,负责收购官田的棉花、招募工人纺织,并对外出售棉布”
这个政策就是杨竞作为穿越者的先进之处了,杨竞知道,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行业就是纺织行业,所以杨竞直接成了纺织公司,负责收购棉花和羊毛,纺织成布对外出售。这样一来,既可以占据工业革命的先机,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衣食住行,这是杨竞准备赚钱的十大行业。成立纺织公司,就是为了这个“衣”,运河集团就是“行”,以后杨竞还会依次成立粮食公司、建筑公司,总之事关民生的产业杨竞都想抓在手里。
海州县往南是盖平县,往西是营州县,这三个县之间有大片的平原。这片平原距离辽水下游还有一点距离,光热充足,有杨柳河等几条中型河流,灌溉水源有保证。
杨竞的想法就是在这一批推行棉花种植,这片土地保守估计得有20万亩了。杨竞回忆着他那个时代棉花的产量;低产田棉花亩产量在180到230公斤左右,中产田在230到30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以达到350到400公斤或以上,来估算这个时代的棉花产量。
中高产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