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薛家父亲51(2/4)
的产业只能是个小头吧”
“王爷,家父严守着规矩,我是拿了三成的产业,除了田产外,如今我住着的京城宅子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一家人从开始就能安居乐业,堪称幸运!京城居,大不易啊,我的同年、同僚至今仍然蜗居在官府的宿舍中的,也大有人在!”
“只不过,”薛淞话题一转:“分家时的产业收益稳定,能保证我一家过得体面,但接手家业后,小臣家中蒸蒸日上,财源广进,也是自己努力经营的结果。”
“哦,愿闻其详!”忠孝王生出了好奇之心。
见忠孝王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薛淞又详细地介绍起来。分到他手中的宅子,要用来居住,只是自己生活舒适些;
田产每年的收益也不算多。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田地的产出有限,如果敲髓吸骨地压榨,那农人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哪里还肯来租种他的田地贾家那么多的田庄,庄头年底送来的钱粮也只折合三四千两银子,只怕还比不上王熙凤揽下一桩案子的孝敬多。除非卖了田地,那立刻能拿到现银,但那可是败家子的行径,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族是不能为之的!
薛淞如今赚取的银钱,大半来自东南海贸。收取来的海外货物,选择最好的送到京城和江南,进行精细地加工处理,制成各种精致的首饰摆件,上好的香囊等,一下子就身价十倍。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全国最有消费能力的地方,尤其是京城,达官贵人那么多,不愁销路。
薛家的‘芳华居’店铺渐渐打出了名气,成为官家夫人、小姐们最喜欢去的地儿,方氏也细心热情地维护着这层关系。芳华居对所售货物的质量也十分注重,芳华居所出,必是精品!这渐渐在官家女眷们中形成了共识。
前两年,薛淞的座师吴侍郎升任礼部尚书,师母吴夫人,对自己丈夫看重的学生也十分愿意帮扶。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最上层的贵妇人们也开始踏足‘芳华居’,芳华居的生意兴旺,前景可期。
只‘芳华居’这一处铺子,几年下来,赚到的银子,就给薛家在京城郊外添置了一处大田庄。田地佃了出去,要的租金比旁人还要少一些,薛家被人称赞为厚道宽仁。
在金陵的店铺,也是生意兴隆,薛老爷派出管事帮他打理,薛淞坚决地把每年的一成利润算到了薛家账上。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样才能省掉许多口舌和麻烦。人与人之间门,需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投桃报李才好。
薛老爷和薛霖却不肯收下,薛淞思忖了后,写信给薛老爷,表示把那一成就送给了侄女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