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再议平叛(2/3)
轼担任贵州巡抚,督管贵州军事,讨伐普安贼妇米鲁。”
王轼是个可靠的人,成熟稳重,有平叛经验,曾在地方和朝廷担任重要职务。李东阳认为王轼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同意,反正推荐人是李东阳,成功与否由他负责。
弘治听到王轼的名字,频频点头,确实觉得他很合适。朱厚照明白这次平叛让王守仁独挑大梁不太可行,给他安排个副职一同前往应该没问题。于是他说:“我还是推荐王守仁带领飞球营参与平叛,飞球营的训练已初见成效,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弘治点头答应,不能总是驳斥太子的面子,况且太子在平叛上展现出了洞察力,他相信王守仁有其道理。大臣们也不好多说什么,虽然对那个飞来飞去的球有些抵触,但只是一个随军参与的角色,没必要反对。万一再次平叛失败,也能分担些责任。
接着,他们讨论了一些具体事宜。弘治下令,任命王轼为贵州巡抚,督管军事,王守仁则担任按察使,协助讨伐米鲁。
待大臣们退下后,只留下弘治和朱厚照。弘治问:“太子如何看待接下来的平叛行动?”
如今弘治不再忽视朱厚照的看法,就像这次平叛,他听取了朱厚照的建议,让王守仁参与。朱厚照坚定地回答:“请父皇放心,这次平叛必定旗开得胜。”
尽管不清楚太子的信心源自何处,但听到朱厚照这样说,弘治莫名感到安心多了。
接到旨意后,王守仁有些惊讶。以前,太子殿下常和他们几人讨论平定贵州叛乱的事,他也一直关注,没想到太子居然给他安排了协助平叛的任务。
不过,王守仁并不害怕,反而有些兴奋。多年的学问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这件事给王守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誓要精通兵法,为国家效力。十五岁时,他就多次上书皇帝,提出平定农民起义的策略。少年时,王守仁在居庸关、山海关游历了一个月,观察边疆,那时他已经怀有统御四方的抱负。
现在,太子给了他这个机会,王守仁决定在云南全力以赴,不让太子失望。更何况,他在西山经历了科学的熏陶,拥有超越当时时代的条件。
热气球这种强大的武器,非常适合贵州那种树木茂密的地形。明朝军队在平叛中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找不到叛军。因为叛军在本地作战,利用地形优势,土司带领族人在山里与明军打游击。明军找不到土司的主要部队,疲于在山林间追击。叛军遇到大军就撤退,碰到小股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