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节 北归(二)(1/4)
“呜......”
随着长长的汽笛声,沪客08号邮船降下了全部帆装。寒冷的海风中,邮船只用凭借螺旋桨的推动力,便“顺滑”地驶入了港口。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
如今,大燕国海航系统超过一半的新式货船,已经安装了蒸汽动力系统。
尽管只是低压锅炉,但由此带来的航行便利,却是旧世界19世纪才能达到的高度。
低压锅炉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维护简便,很适合追求平稳行驶的邮船和货船。
不过懂行人都清楚,这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穿越工业体系的薄弱。
好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八年时间,一切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哪怕有着“进口物资”的帮助,能达到现今的工业规模,已经是全体穿越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了。
08号进港的同时,跟随在后的船只,纷纷开始调整帆型和锅炉气压。它们将在未来几个小时内,陆续进入港口......登州新港只有两座码头,船队要轮流进出。
吴法正穿着一件厚棉布袍子,站在舱外。此刻的他,微微弯着腰,双手扶着空心铸铁管做的栏杆,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表情平静。
吴法正是初秋时节从上海港登船的。
出发后,船队沿着海岸线北上,每每在沿途海港驻泊。船队停靠期间,时而卸货,时而避风,中途不时有各色船只加入离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了今天:163年的10月0日。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海航,吴法正主仆,终于抵达了十七世纪北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登州。
登州这个行政区划,在后世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蓬来市。
而现今的登州港,也不在登州府城内。这个区分,吴法正一路行来,现在已经很清楚其中的道道了:传统意义上的登州港,在登州府城内,要通过水关进出。
而他这会要驻泊的,则是曹氏在大明沿海设置的又一处“私港”。
被称为“登州新港”的曹氏私港,坐落在登州府城以东十余里的滨海地带。
邮船靠上栈桥后,第一批喊叫着下船放风的,是那些在底舱窝了许久的经济舱乘客。
像吴法正这种住在上等舱,随时能出舱望海的,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事实上,吴法正今天的姿态很平澹...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平澹了。原因很简单:相同的场面,他这一路行来,已经见过多次。
首先,登州新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