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节 暖风吹得游人酔(2/4)
然后热情地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在一片客人的称颂声中,诗会开始了。
古龙说过,诗会这种活动,重要的不是诗,是酒。
我恰巧有酒,你才有诗。
所以接下来第一幕,就是上酒。
很快,一组组身穿绫罗的男女仆人上前了。
然而和传统模式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仆人们首先“抬”上来的,却不是酒......是冰。
中国早至唐时,就有储冰夏用一说。及至明清,利用冰窖在冬日储冰早已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像明代的北京城中,不光宫中有专用冰窖,城内还有用砖石砌成的“官窖”,亦有数量高达几十处的土坑民窖。
这些冰窖的服务对象,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官员富商,给民众在炎炎夏日带去了珍贵的一丝清凉。
可这却不包括杭州......传统冰窖基本上都出现在北方,截止于淮河一线。再往南,地气温和,储不了冰。
也就是说,中古时代,南方人在夏天是见不到冰的。
可今天就在这西子湖畔,烈日作证:仆人抬上来的,真真是色做乳白,散发着诱人寒气的冰块。
这些冰块规制齐整体型巨大,统一做长方形,每块足有半米长,一尺厚。
盛在漂亮的大红裱花搪瓷盘子里的冰块,先是由几个膀大腰圆的男仆,费力地抬放在了宾客面前的案几上。
在惊讶的表情和暗自咋舌中,端着全套玻璃酒具的丫鬟,将一排平底透明玻璃小碗摆放在了冰块上,然后用透明酒壶,一一在碗中注入了梅酒、黄酒、大麦啤酒等等酒液。
碗壁内各色酒液交相映衬,碗壁外凝珠滑落。这一刻,几欲化虚为实的丝丝寒气中,光线折射,烟气氤氲,观者如临仙境。
下一刻,轰然贺声中,宾客齐齐端酒起身,迫不及待地与主人家共饮了首杯。
“嚯...好酒!痛快!”一口干掉碗中的冰镇啤酒,杜少为浑身凉爽,满足地叹了口气。放下酒碗的同时,他伸伸脚,然后连声催促一旁伺候的丫鬟:“满上,满上!”
“沁竹兄,止一杯,可是放浪形骸了?”
以表字称呼杜少为的,是他的好友纪湘。
杜少为和纪湘,这二位都是杭州城里的秀才。两人份属同窗,也都是富贵人家出身,平日里不愁吃喝,多谈风月,颇有共同语言。
“哈,今日算是中式了,不想这刘家果有门道。”
面皮白净的杜少为,抻了抻衣领,又从冰块上拿起一瓶橘子汽水,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