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节 夜景(4/5)
话,窑区这边就能生产老式的沥青电线出来,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进口配额。
吐槽归吐槽,效果还是极美的。
现在的台江,由于东西两岸都通了电,所以每天夜晚,都是17世纪绝无仅有的璀璨世界。
从北边彻夜开工的船厂区开始,一路延伸到南边的仓储和冷库区,再跨过海面,来到大员岛连绵不绝的各色灯光,包围了台江,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星碎的光影,和头顶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宛若一片倒立的海市蜃楼,令人迷醉不已。
西班牙人此刻扒着船舷,贪婪地看着这一切。异教徒城市的夜景,是如此符合他们对天堂的幻想,水手们激动的吼叫声不时从盖伦船上发出,下一刻,炮楼上的探照灯照射过来,水手们在一片刺目的白光中发出惊叫,好吧,这下都老实了。
当可怕的探照灯柱移走后,大饼脸们沉默地躲在船舷后面,依旧在眺望着发出巨大声响的赤崁大街。
赤崁政府门前的赤崁大道,现在是夏夜最热闹的地方。
由于灯泡和电线有限,所以台江两岸的灯河,其实仅限于临江这一圈重要建筑。以南北走向的赤崁大道为限,西边是灯泡,东边就变成自产的煤气灯了。
大批的工人现在每天晚上都会从黑乎乎的宿舍里出来,挤在赤崁大道和台江岸边上纳凉吃烤鱼:纯正的木炭烤鱼。
后世昂贵的各种斑,各种虾,各种螃蟹,在眼下的赤崁夜市,价格并不算太贵:一个工人每月如果只请一次客的话,是可以承受住的。
这些海产烤货,上面慷慨地撒着盐和少量辣椒面,都是从当天运进冷库的新鲜货里拿出来的。
从理论上讲,大员的海产应该极其便宜的——17世纪的海峡里,有无穷的海产在自由生长。
造成海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渔网的缺乏。大员的渔船队现在没有尼龙,用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