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回到网吧开始专心研究股票(2/5)
。
按照伍勇上次记录的三支股票,伍勇分别敲入代码,然后添加在自选股里面。看了看F10的资料,伍勇分别记录下了各自的重大事项。三支几乎都是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落地,停牌个把月之后又复牌,接着就开始了连续涨停板。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伍勇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过一两次,但这些内容只存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种现象属于特殊制度下产生的历史问题,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方案,根据不同公司的不同情况,证监会允许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进行协调,只是最终设置了硬性要求,就是必须要达到三分之二的流通股股东同意以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的同意才能实施股改。
股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对于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主要采取搁置的办法;第二,希望通过国有股份的变现来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本身存在价格双轨,所以导致市场抵触情绪较大,很快就被叫停;第三阶段,直到2004年才在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国有股也是非流通股与市场上流通的股份,主要差别为持股成本差异巨大,非流通股无法在证券市场公开交易以外,其他的权利基本一致,这也导致此两类股东之间严重不公。另外由于这种制度,导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本不关心公司的股价涨跌,因此会影响到中小股东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此类公司无法通过股权交易而实现兼并或重组而实现等资产市场化配置,也妨碍了国家的经济改革的深化。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伍勇发现股改过程中含金量最大的就是大股东给中小股东的股改对价,也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使自己手中的股票流通而给与流通股股东支付的代价。这个代价通常是股票,现金等形式。伍勇翻看了不少案例,发现有的公司是直接给予现金补偿,也有的公司大股东采取直接送股,不管现金还是送股的补偿之后股价还会进行除权。
除了现金对价,也有的上市公司会选择把大股东旗下的其他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再补偿部分现金,反正这个过程是由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去讨价还价,而且国企大多都比私企好说话,只要不出现太违反原则的情况,基本上最后是能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多个案例比较之后,伍勇觉得股价爆发潜力最大的股改方案应该是越复杂越好,也就是股改过程最好伴随着资产置换再加上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