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风(2/3)
”
便不难看出,容易得中风一般是两种情况。
要么就是吃的太好了,要么就是情绪太过极端了。
那些从不忌口啊,脾气急躁易怒的人,平日里不够注意,那么一旦虚邪偏客,很有可能就被中风找上门来了。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那就是素问调经论篇说的,“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这话的意思就是血与气并,循经上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就还有生还的可能,如果气血壅于上而不能下行,那就没救了。
这就不存在半身不遂的情况了,一旦发生没能抢救过来,基本就告别人世了。
当然,直接猝死的中风,一般只发生在年纪比较大的人身上,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退化,气血两虚之后,血气就容易并走,再加上血管老化,环境变冷等各种因素,虚邪一旦入侵,根本就不会给这样的人太多缓冲的机会。
所以,越是年纪大的老人家,越要懂得保暖,特别是换季的时候。
中风这个病,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基本都在季节变化的时候。
尤其是入冬猝然变冷,寒邪入侵,这个时候人体的血脉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许多。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就说了,“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现代医学也发现了,导致中风高发的诱因,也与寒冷等环境因素有关。
其实中风的主要病机概而论之,有风、火(热)、痰、瘀、虚五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引起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横窜经脉,直冲犯脑,导致血瘀脑脉或血溢脉外而发中风。
此外,气虚而无力帅血,导致血液留滞不行,血瘀脑脉而发中风,即所谓“虚气留滞”;阴虚则不能制阳,内风动越,上扰清窍,也发本病。临床上,五端之间常互相影响,或兼见或同病,如气虚与血瘀并存,痰浊和瘀血互结等。
这个病的病变部位虽然在脑部,但是却涉及到了全身五脏六腑。
中风急性期,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肌肤不仁为主症,而没有出现“神昏”的人,病在经络,伤及脑脉,病情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轻的。
要是一开始就有神志昏蒙或谵语,那就是病入脏腑,伤及脑髓,病情较重了。
如果有了这个病,但是神志比较清醒,但三五日内病情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