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2/5)
“记下来!”他大叫,我记下来了!
【其次是,当“缴纳棉布、银两”比“直接缴纳粮食”更有利于农民时。、种谷物的农民会出售粮食,去获得银两,然后用银两去交税。
2、种棉花的农民会出售多余的棉花,去获得银两和粮食。。
看,银两作为货币的属性被强调了。货币白银化出现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贮藏在士绅家里、海外运进来的大量白银流通到了市面上。
自然而然的,百姓手里有了银。】
坚强学习的郁新:“……所以这是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等等,”郁新一个激灵,若是那时候已经默认银两交易的话,那宝钞岂能再有多少货币的属性?如果这是宣德年间的事情的话——
一个鬼故事。大家切实的感觉到了宝钞的生命周期,真的很短暂呢。
【嗯,这里要指出:农民用最基础的粮食、棉花,通过以实物交付国家的过程里,他们是不必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的。
可是一旦用货币去衡量其价值时,就必须要面对“米贵银贱”、“米贱银贵”,米能不能买到银,银能不能买到米,这一系列的问题了。】
“不错。”
这个大家就都懂了。这是在他们知识范畴,他们的舒适区之内。“最简单的,若是遇到了灾年,奸商哄抬粮价怎么办?”
“还有那两税法,钱来结算时,就出现了钱重物轻,农民只得贱卖绢帛粮食,用以缴纳税费,反而加重了民间负担。”杨士奇补充道。
【有些人不理解老朱那个“洪武型财政”,认为明初就是简单的“以物易物”的退化,认为朱元璋根本不懂经济,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洪
武型财政”是以实物税收为“主体”的,仍包含“钞、银、钱”等货币的混合型财政模式。你看前面那个举例就知道了,当保障了两年仓库粮食后,老朱就会开始收金、银、布匹。支出也同样广泛存在于明实录里。
实际上历朝历代也根本没有纯粹的货币财政,同样的,也没有纯粹的实物财政,都是混杂。】
老朱骂骂咧咧:“虽然咱确实不太明白那未来的经济学,但以前的税法,咱难道能不去研究吗?便是咱不去研究,难道咱的朝堂之上,都是一群尸体吗?
现场的尸体们:……
他们感到了深深的冒犯。
朱模快乐道:“可是爹,你在朝廷之上还是制定出了如同废纸的大明宝钞呢。”这句话嘛,朱棣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