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2/7)
老朱很快甩锅:这刘观,后来能当太子少保,少不了你的提拔吧!朱棣:?
朱棣也算了算,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反驳。因为这刘观,现在确实没听过。严谨的算,未来老爹也是有可能提拔这刘观的。
但算了。
最孝顺的他,决定不说!
【宣德3年7月,心里有小本本的朱瞻基宽宥了胡概,又在2月派锦衣卫随他同赴江南。宣德9年,胡概被土豪诬告,受贿黄金百两。
怎么说呢,up一向不认同妖魔化明初的“文官集团”,胡概、刘观的事情就看得出,文官集团内部站队也是不同的。
宣德5年,朱瞻基令吏部选官,用整整9名有清廉之名的京官一口气替换了苏州、松江、常州、吉安、温州等地的知府。
紧接着,又选出了5名派往全国各地总督税粮的“巡抚”,这五人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被升任为兵部侍郎的于谦!
不过,深受三杨赏识的他,彼时负责的仅是河南、山西、北直隶、山东。】
大家听到了叫人欣慰的名字。心中,不禁也感觉到不少安全感,便议论纷纷:
宣宗也是个好眼神的。
“都已经给于谦升到了兵部侍郎了呢。”
“之前光幕还说了,山西河南的官吏百姓,数千人伏阙上书请求他留下呢,想就是这时候的事情吧。
老朱最是喜欢这种类似话本的里的故事情节了,不禁欣慰又遗憾:
“可惜,那于谦还是太小了,否则,咱也可以赐他一柄剑,上斩贪官,下慰百姓。在咱这一朝,他能斩的贪官,肯定比咱重孙子,多得多。
别说,一路走来,都是老朱把朱棣的想法给抄抄。现在,朱棣发现,自己竟然能把老朱的想
法给抄抄了。他把这个主意记在心中。到时候,只要自己活久一点,一切皆有可能。
【税粮问题最最严重的南直隶、苏松,杨士奇郑重其事的向朱瞻基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周忱。
与他打配合的新任苏州知府况钟,江西靖安人,亦是深受杨士奇赏识,亲自提拔,上奏选出来的。
他们是心腹中的心腹,信任中的信任。】
杨士奇成了众人的关注点。
杨士奇则心酸在想:自己的这两个老伙伴的名字,为何就如此普通。不然,为何直到现在,依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灵堂之内,独木难支?
明明这周忱、况钟,听上去都是我们三杨同气连枝,共同看好的人,怎么最后,其他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