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8/11)
生人之无幸也,
不得已施之五刑”。和洪武30年6月老朱的策问主题好像的,你说他两眼一瞎,不懂老朱的法治心思,这是不可能的。】
郁新:#34;……未免过于苛刻了。#34;
老朱也不满:“就是。弃了那元朝的暗,投了我大明的明,明明的凤凰栖梧桐之事!”
大家逼逼赖赖
什么呀,不要曲解那后辈的意思。明明说是刘三吾为了讨好你,连孟子都删减的软骨头行为罢了。
【刘三吾等人取了5个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
它一般称其为春榜。】
听到这里,老朱终于听明白了。
#34;原来这南北榜案,是这么个意思。如此说来,第二回取的6人,想必是北人吧。#34;
【这5人是谁,现留存的独立史料都记录不全,一般名单会记录成册,但朱元璋没有把这一榜的名单正式刊录,名单多被私人史料、地方县志等记载。
邱进春教授交叉对比多种史料,进行过考证,5人里,46个“南方人”。论文未列出具体的籍贯,无法统计其地理分布,不过up在他写的另一本《江西进士考证》里看到,光江西一省就20位进士。
很明显,江西这种绝对的“南方”,便是在“南人”里也霸占着绝对优势。】金幼孜有点自豪,又不太敢自豪。出身江西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可能会变坏。
【围绕春榜全是南方人是不是故意的这个问题。
不少网友用数学统计法进行过分析,认为基于前几科的概率分布,洪武30年不存在北方学子人不中的可能性。
而学界的论文则多倾向于刘三吾此人性格“坦坦”,不会徇私舞弊。
不太好评价,因为我看网友的统计多来自单一的某史料,而明初的进士名单有不少谬误,需要查漏补缺。后者的性格推论,又太主观了,还需要学界针对洪武初年几科的进士录取情况进行深挖。
像up自己就有过这类疑问:明初存在不少的北方学子来南方求学的情况,洪武前几科进士及第的少量北方学生他们的师从是何处?】
这么一提,老朱又生了气来。
“管之前是怎么的,在我让他们去落第的考生试卷里搜卷时,就得给我多少找几个合格的
北方人,怎么还让我看上面那种阴阳怪气的话!#34;
朱棣也是无语:“是极,先时科举也不是没有搜卷之举,既然初次结果疑似不公,那补上便是,都是层层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