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4/5)
祁钰也算“名正言顺”了。
同样名正言顺的还有皇太子朱见深。
是的,基本上满朝文武都支持朱见深,这一点从后面景泰改立太子事件就可以看出来。
“文武群臣议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
此前,景泰用黄金收买了很多重臣,让他们帮忙说话,这里面,陈循等是主力。
景泰7年,陈循、王文因儿子考不上北京的乡试对考官发难,景泰优容之,特许让他们儿子参加会试。
这种收买,就引出了一句戏言#34;满朝皆太保,一部两尚书#34;。
以襄王为代表的宗室也支持着朱见深。
固然,孙太后在立皇太子一事上作用极大,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共识,大家都天然的被礼法束缚着。】
朱元璋听到这里,呆道:“咋回事,刚才还说你是个好孙,你就做了这种糊涂事!再急也不能如此啊,这不就是科举舞弊吗你若要优容他,恩萌他的子孙当个官便罢了!#34;
蹇义也是怒火高涨:#34;这陈循、王文,既已当到了阁老之位,便该以身作则,表率百官,竟做出这等事情,实在不是君子所为!#34;
【现在,我们继续说,当朱祁钰做了一年皇帝,瓦剌又讨不到好处,想要和谈,最后堡宗回归这件事。
明史记载,于谦劝景泰:“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这是不对滴。
于谦也没打算这时候把人接回来啦。
于谦30多年的老邻居叶盛写的《水东日记》里记载:少保于公继对,以为#34;大位已定,孰敢有议,但欲答使尽礼纾边急耳”,辞畅而意婉,上意始释,曰:“从汝,从汝。”
少了一句,为了疏解边关之急的出使原因。
多了一句“顾理当速奉迎耳”,出自于谦儿子于冕在成化朝为老爹平反写的《先肃愍公行状》。
意思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
朱元璋:“这明史,有对过的地方吗”
朱棣重重说:#34;后面也许有对的,我的部分肯定不对的!#34;
【我们再和《北使录》by使臣李实的回忆录,《正统临戎录》by蒙古人哈铭回忆录,《北征事迹》by陪堡宗的袁彬回忆录,以及《否泰录》by景泰朝礼部侍郎回忆录,进行对照。
可以看到,确实,他们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