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六)(4/8)
理由是空间站有军事用途,不可能被中国人开放。】【漂亮国占了国际空间站50%的股份,自然是他说了算。】
【咱们一看,得,这国际空间站看来是挤不进去了,算了,咱自己建吧。】在某个神秘的基地内,天宫的模型正静静的摆放着。在它的机身上刷着缩写“mb”。航天人们集思广益,讨论要给这个飞行器起个什么样的名字。
人们脑洞大开,各种各样的名字被提了出来。
最后,一个年轻的声音说:“天官。天宫怎么样?神话传说里,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就叫天宫,而且这也是咱们的宇航员们到时候在太空里要住的地方。
大家一想,这个名字还真可以。
这个好,和咱们的神舟、嫦娥,也都是一个系列。对,就叫天宫。
镜头一转,几天后,飞行器的身上已经刷上了汉字:“天宫一号”。
【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就像大家刚刚看到的,民间的舆论其实是很不友好的。所以现在回顾起来,就觉得上层和科学家们的确是高瞻远瞩,远不是用键盘来指点江山的那群人可比的。】
【20年9月29号,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
成功,掀开了天宫计划的序幕。】
偏僻的戈壁滩上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航天人。
沙漠的大风里,工程师张姐正在几十米高的发射塔台上检查设备。
同事有些担心,站在十一层扶着栏杆都有些摇晃,对着上面喊:“要不你等明天风停了再检修吧?
响亮的声音传来:“今天的工作必须完成,不然影响进度。我先检测其他工艺房间,等风小了再来检测平台。
张姐瘦瘦小小,皮肤黝黑,对着镜头笑得很开朗:“愿望?我的愿望就是烈日和风沙能够小一点。
老赵是卫星通信车载设备操作手。
他拍了拍自己的车辆:“我有两个女儿,我大女儿在家,这个就是我的小女儿。”正好遇到戈壁滩上的极寒天气。
老赵被冻坏自己的“小女儿”,果断选择了把主要的设备拆下来,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包着它们防止冻坏丢失信号和数据。
像张姐和老赵这样的航天人,还有很多很多。
有新婚之夜却被叫去紧急加班的人,雷雨天气时爬到八米高的天线上检查线路的人,在基地一待就是好几年从未回过家的人..…
当指令员下达命令:“点火!”
搭载了天宫的火箭以一往无前的架势飞向太空的时候,张姐和老赵,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