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四)(5/8)
司马迁正在家中写史记货殖列传。
他和友人盘点要写的内容,列数了前朝的八位大豪商“其中,四位是主营铁器坊,一位为粮商,一位为畜牧养殖,一位为车马货运,还有一位是放贷。”
半数都来自于民生相关的行业。
这样的场面,商人把控国家经济命脉的设定,是不是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后世某些国家的影子
对于当时的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来说,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显然也是很危险的。
不过,桑弘羊也不是圣人,他也犯过一些过失。
公元前119年。
卫青与霍去病出征匈奴,而山东发生重大水灾,七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
“陛下,国库拿不出太多的钱来了。”桑弘羊对汉武帝道,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愁色。
刘彻拧起眉头,他不可能让卫青和霍去病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撤军,可安抚灾民和善后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君臣都在绞尽脑汁的想从哪里搞钱。
这时候,桑弘羊想到了一处“陛下,算缗令颁布之后,收上来的赋税不如预期,富豪皆隐匿财产,并不主动申报,或许,可以从这里打打主意。”
算缗令是针对全天下的工商业主收的财产税,大概在10左右。
桑弘羊和张汤一合计,给刘彻出了个主意“有不报者,街邻亲朋皆可告发之,若查明为真
,没收其全部财产,而奖励一半与告发者。”
这就是传说中的“告缗令”。
短短时间内,大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发运动,国库一下子变得充盈了不少。
其实算缗令的税率真不算高,也就10,咱们现在的高收入者,动辄那可是3040的税。但那会儿的人,也什么交税的意识,自然就很反感。
告缗令一出,大汉无数的中产家庭破产,社会财富清零。
更重要的是,朝廷这事儿办得不太地道,大家对它的信任荡然无存,不再有投资工商业的热情和意愿。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毕竟,构建一个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础,就是信任和信心。
所以,桑弘羊的招数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是个昏招。
在盐铁之议后,桑弘羊在与霍光的争斗中败下来,被夷三族。这样的结局也让人觉得唏嘘。
夷三族
桑弘羊“”
汉武帝“”
刚刚才消失的尴尬一下子又回来了,刘彻只觉得脑壳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