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六)(4/8)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末代子孙,默默的把手给放下了。这五行之说,也不靠谱
徐寿从明朝自造的这些字中大受启发,甚至还因此引申制定了两条化学元素名称翻译的原则。
第一条就是按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发音,确定汉字。第二条则是同一类的元素,再统一加上偏旁,以示区别。
所以我们看到金属的偏旁都是金字边,气体的偏旁都是气字头,还有矿物的偏旁都是石字边。
即使你不懂化学,但是只要认字,就能大概知道这个元素的一些属性,是不是很神奇
徐寿还据此写了一篇声学在中国的论文,发表在了国际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面,成
为了华夏第一个在外国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人。
课堂上,学生们正在跟着老师朗诵元素周期表的口诀
“我是氢,我最轻
,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2
就这样,老朱家也算是为了华夏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造字完美的嵌合到了元素周期表里。周期表中的这118种元素,也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世界。
为什么要认识这些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规律
除了认识世界这种宏观的原因之外,当然在于,这些元素对咱们的实际生活其实影响深重,甚至不可或缺。
路上、地铁上和各种场合里的人都在玩着手机。
“手机和电脑的芯片制造,离不开硅。”
安静的博物馆里,人们正在静静凝视着展示柜中的古董。“玻璃柜中填充了氩气,氩气可以防止文物氧化。”
揭开蒸笼的盖子,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散发出热气和香甜的味道。
“蒸馒头的时候放一点碱,可以让面进一步蓬松,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医生建议患了粗脖子病的人多吃海带。
因为大脖子病的病因是人体内缺乏碘这种元素,而海带中含碘。
这个徐寿的确翻译得好。”深宅大院内的主母笑道, “虽然我不懂这些元素,但一看什么钡镭锶,就知道是金属,一看氧氮这些字,就知道是它是一种气。
不过,这样的感慨也就集中在识字的人群中,大部分老百
姓们都是看个热闹。
这馒头可蒸得真好,又大又白,看上去就好吃。
眼尖的人从快速闪过的画面里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一笼馒头,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碱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