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章 圈子(5/6)
因此皇帝不但不会杀史官,反而会对史官有所忌惮,甚至是还有可能去贿赂史官。
这并非虚妄之言。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例子。
有一次,赵匡胤闲来无事,在御花园里面用弹弓打鸟,玩得兴起之时,有臣子过来,说有要事相奏。赵匡胤一听,赶紧停下来游戏,整冠束带接见他。岂料只是一般的例行公事。赵匡胤顿时气得面孔发青,问他为什么撒谎,大臣说:“我觉得这些事起码要比打鸟更重要。”
赵匡胤恼羞成怒,用柱斧的柄对着大臣的嘴就来一下,两颗门牙被打了下来。而那臣子强忍着疼痛,弯腰拣起牙齿,悄悄地放进怀里。
赵匡胤又来劲了,道:“你把牙捡起来,是想告我去吗?”
臣子说:“我不敢告陛下,但是此事自然会有史官秉笔直书的。”
赵匡胤一听不怒反喜,变得和颜悦色,不仅夸奖击钟人说得有理,还赏赐这个大臣很多财物以作镇惊和表示慰问。
然而,这件事还是被记载下来,流传于今。
由此皇帝怕正直的史官,可见一般。这个无形也是给无人约束的皇权,给予了一道历史的约束。
史官修史,如实记载是其职责分内之事。
老实说,史官们写实话,其实也是对于自己的保护。因为大家都写实话,那么即便有人想杀史官掩盖历史,其他人也会如实记载,这样杀某一个史官,对于掩盖黑料,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杀史官的行为也会被记载下去。
与此同时,写浑话的野史,对于正史也是一种保护。当权者惧怕写浑话的野史上位,让自己的名声遗臭万年,所以也不会对正直的史官正史赶尽杀绝。
野史虽然和正史相对,写的是浑话假话,但是却也无形中在保护写“真话”的正史。
这个就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反而野史没了,正史就真的被皇帝拿捏了。
但是还记得我说的以唐宋为界吗?
唐宋之前,史官们还有秉笔直书的脊梁。但是唐宋之后,这根脊梁骨被打断了。到了清朝更是被折成粉末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正史不再代表真实,史官成为了歌功颂德的皇帝的附庸,不敢再记录一点皇帝的不好,其真实性还不如野史高。
那时候,人们已经不再相信正史,都在怀疑其可信度,这个无疑是对历史传承的打击。
正史和野史也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条阴沟里面的两条烂鱼。正史成为了阿谀谄媚的媚俗,而野史变成了胡言乱语的黄文。
那时候,皇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