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 忠诚的对象(2/4)
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被称为大明朝最后的骨气,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数百年。而关于谦的死,这和土木堡之变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1449年,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结果居然惨败,明英宗也被俘虏,后来还被被当做瓦刺的“挡箭牌”,瓦刺军队一路南下,面对明英宗,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他们逼近京城,而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也是震惊了朝野上下,面对瓦刺的袭来,不少大臣已经失去信心,提出迁都南京暂时躲避,而这时候宰相于谦站了起来,严词否定了徐有贞南迁的提议。
在他的主张和整顿下,22万军队严阵以待,誓于京都共存亡,同时他拥立郕王为帝,如此一来明英宗就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并且还拒绝了瓦刺议和的要求,官军也是士气大增,晚上,明军发动夜袭直击瓦刺,斩杀敌军数百,虽然只是小胜,但好在稳定了军心。
只是对战中,明军能够看到明英宗正在瓦刺军中当俘虏,于谦下令进攻的举措,无疑是把明英宗陷入了险地,而瓦刺很快也意识到,成为俘虏的明英宗作用已经不大,索性就把他放了,看明英宗与新皇之间会如何相处。
皇位这么重要的位置,说不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要是明朝因此生乱,也是瓦刺的又一次机会,不过于谦似乎是意识到瓦刺的算计,于是一回来,就把明英宗监禁了起来,说是为了维护现任皇帝的统治,所以新皇朱祁钰也没说什么,但是让人无语的是,没过几年朱祁钰就去世了,这皇位还没坐稳呢人就没了,而且他的子嗣也还年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