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1章 出山(3/6)
之万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叶枫没有正面答应,而是轻摇羽扇,笑着回答上一个问题,道:“上次将军所留书信,亮观之,深感将军忧民忧国之心。只恨亮年幼才疏,恐有误将军。”
刘备道:“水镜先生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言?那两位均是世间高人,孔明先生为那两位重荐之人,备深信不疑。万望不嫌弃备兵少式微,赐予教诲。”
闻言叶枫又是摇了摇羽扇,笑而不语。
其实接下来的剧情,差不多就该是“诸葛亮”“隆中对”出场的经典场面了。
真正的诸葛亮,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在《隆中对》中 ,分析了未来几十年的走向,他为刘备设计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连横孙权,抗击曹操,再占据荆州益州,攘外夷,修内政,待天下有变而出师北伐。这个也成为了刘备集团未来几十年的基本方针政策。
这里引用下的诸葛亮的原话,是这样的: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不得不说,这个《隆中对》是很聪明,但是叶枫却知道其中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战略布局太过于理想化,有些不切实际了。
而且这个问题,也基本决定了,诸葛亮不能帮刘备兴复汉室的理想,也决定了季汉那令人扼腕叹息的收场。
因为诸葛武侯的《隆中对》,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而荆州和益州是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地,若能拿下这两城,宏图霸业必然事半功倍。
然而武侯却忽略了荆州和益州两处的实际距离。两地路途遥远,若一城遭受攻击,另一城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