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城隍庙前,再现世间百般相(2/5)
路路口转出,便能看到曲中的“打铜街”,这里曾是咩城打铜业繁盛一时的所在地,如今叫光复南路。
改名为光复南路还有个故事:这条街经常发生火灾,人人谈“火”色变,众街坊认为是因为这条街的街名冒犯了火星,火星一生气就降罪,于是请求更改街名,曾一度改名为太平街,后当局又取“光复河山”之意,将打铜街改名为了光复南路。
沿着打铜街再直上,恰恰就是沿着咩城的旧城墙而行,这段旧城墙与“护城河”性质的太平渠是今天的人民南路,而曲中刘生进城时经过的“拥挤十分”的太平门,正是今天大家熟知的状元坊门牌所在。
“......忙转左,转过处濠畔街前,归德城门在那边,又见好多招牌,挂满一串串。”
辛亥后,当局大规模拆城墙建马路,唱词里所提及的旧城墙、城楼大多在那个时期被拆除。
在今天已是皮革批发地的濠畔街前,刘生见到挂满一串串招牌的归德门,而它在191年被拆去以扩建马路,取名大德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暂讲到城楼上面是有一段古言,往常城楼上面有一个铜壶滴漏,的确新鲜。”
此时,曲中还绘声绘色的讲起了那个安放在城楼上的“铜壶滴漏”。
如今依然时常有小朋友会问,在古代没有钟表,那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呢?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会用水漏、沙漏、燃香等方式计时,用以掌握时间,以安排日常的生活。
这个铜壶滴漏,就是古代的计时器了,古代虽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但充满智慧的古人会通过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制的工具,再通过投影等,精确的划分出日、时、刻,并分以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不过,推着许老一直往前走的苏白却笑着说道:“这里的唱词其实是错的哈,那个铜壶滴漏并不在归德门,而是在拱北楼,即双门底。”
“拱北楼上的铜壶滴漏,在民初拆拱北楼时,曾迁到海珠岛上,49后又送到了京城,现在就在那边博物馆里摆着呢,而我们这边只剩下拱北楼的石鼓,以后路过bj路,可以顺道去看看。”
许老对唱词有误有所疑惑,苏白笑解释道:“我想是太久远了吧,唱曲之人的记忆难免也模糊了......”
唱曲之人自然不是指苏白自己,而是指在前世将《大闹广昌隆》唱本全本唱出并且存有录音,为世人记下昔日古城旧貌,被誉为“最后一位地水南音大师”的杜焕先生。
当然了,这里的观众,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