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一起吃鸡一起在歌唱(3/5)
体态律动可以说是舞蹈的前身,但从根本上是服从于音乐的指导,是不需要去关注所做的姿势动作是否符合舞蹈要求的,只要求完全从心、从听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理念强调的是,在听音乐的同时,要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即以身体为乐器,让人的整个肌体和心灵都去感受节奏的变化、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然后通过身体姿势和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以视觉的方式再现出来。
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同时,也只有当人的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进行中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以及深刻的。
所以,在这个看似“群魔乱舞”的过程中,大家其实是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在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了。
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嘛,虽然视觉效果上肯定没有那些严格规范编排好的舞蹈动作那么整齐好看,毕竟同一段旋律,哪怕每个人听到的音乐感受是一样的,表达的姿势动作却可能差异巨大。
比如直观感受音乐是旋转的,有的人会扭动腰肢,有的人可能会直接转圈圈。若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一样,那就更别说了。
但它却是每个人听到音乐后,从中产生的真正自由随心的、充满着想象力与生命力的律动,美妙得不要不要的。
而事实上,只要将这些个人随心表达的动作姿势稍稍整合编排一下,那就是与音乐灵魂契合的一套舞蹈了。
也因此,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除了运用在音乐启蒙教育外,在舞蹈启蒙教育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音乐舞蹈不分家。
并且,由于其理念与音乐治疗学的许多理念也高度契合,所以在音乐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人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身心和谐,那可不就是最好的治疗么?
这就是为何苏白会说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三神器之一,它不仅是三神器之一,还是其中的老大,因为要排资论辈的话,后来的奥尔夫教学法以及柯达伊教学法都是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延伸的。
眼下,大家已经全身心的沉浸在了音乐里,天性本能全激活,自发的就开始用身体和肢体动作在表达音乐了,那苏白就不需要再有多余的动作了,真的要停下来讲解一番,反而会弄巧成拙。
所以,只需要继续暗中引导推动就好,接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