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道九境(2/3)
许能培养出一群像你这样的高手。”
“别,山里可危险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常被那些山中猛兽追的四处逃串,等到我功力见长之后,就变成了我追他们了
后来那些猛兽见单挑不是我的对手,竟然发动围攻,我现在都清楚记得那一次所有的凶禽猛兽,如同兵法上说的一样,同进同出,配合有序,把我逼至绝境,要不是师父碰巧上山摘果子吃,我差点就被那些猛兽分尸了。
后来师父告诉我,我杀戮太重,使得林中百兽,惧极而反,暂时停止了各自的本性,而联合驱赶我,之后师父就不再让我继续修炼内功,而是让我抄写经书,说来也怪,几个月后我再次上山,那些野兽们见到我竟然不怕我,也不凶我,反而和我亲近起来。
山上的危险还不止这些,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漂亮果子吃了,当场就昏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家中床上,师傅告诉我,越是漂亮的果子往往越是有毒,幸亏他当时上山采药,恰巧发现了我,如果晚那么一点,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看来我们小德兄弟,也是气运爆棚之人,总在生死一线有贵人相助。”孔昭林听完小德所讲,笑着道,同时心下对小德的师父佩服万分,如此训练徒弟之法,很符合武道之起源。
远古时期,兽多而人少,为了生存人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环境,还要防止百兽的侵袭,在与百兽不断的斗争当中,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百兽,总结出了许多战斗技巧,这就是武功最初的起源。
三皇五帝时期,人多而兽少,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活,开始有人思考生命的起源,在这个过程中,有圣者发现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法门可以将肾精凝练成气,静时聚于丹田,动时运转百脉,可以大幅提升人的速度,力量,和五感,这就是最初的内功。
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定天下武学为九境。
能凝精成气,聚于丹田而不散者,谓之一境。
能运气绕任督二脉运行一小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二境。
能运气行遍奇经八脉一大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三境。
前三境谓之下三境,下三境圆满,武道方有小成,在寻常人中,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能将真气收发自如,小幅提升五感,且一跃能达丈许,而不气竭,谓之四境。
能大幅提升五感,耳聪目明,且一跃能达三丈,而不气竭,谓之五境。
方圆三丈之内,任何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五感,且一跃五丈有余,而不气竭,谓之六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