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世博会上的金奖(3/3)
请各位好好品尝。他又指着桌子上一个菜问:这是什么菜,我没有见过。
唐漾荷笑着说:这是“松鼠桂鱼”。它是一种淡水鱼,可以红烧,可以清蒸,也可以烧汤。
瑟洛夫笑着说:你们中国人吃这么讲究。我们法国人来了一个高贵的客人,就一块牛排,一个罗宋汤。他做了一个鬼脸,两手一摊,说:就这么简单。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毓惠也感到这位洋人很滑稽,不时地露着笑容。
瑟洛夫又说:饭吃了,我现在要谈生意,明天究竟能不能装货?现在辑里湖丝虽然在欧洲市场是紧俏,但如果轮船靠岸三天等着,利润就没有了。
刘镛和邱仙槎对视了一下,然后说:请瑟洛夫先生放心,明天上午就装船,保证你们满载而归。
瑟洛夫和其他几位洋人都笑笑。
瑟洛夫指着另一位洋人说:我这位朋友是做日用品生意的,你们讲的洋肥皂、洋油、洋钉、洋铅丝、洋蜡烛……等等,都做。我看刘先生很多船回去都是空的,为何不带点儿回去,岂不两全其美?
刘镛感到这位洋人讲得非常有道理。自己家乡很多日用品都带个洋字。连家里用的洋火(又叫洋霉头)都不是自己国家生产的,直接从洋人手中过来,这个差价利润也可观。何况,南浔地方也不算小,有常住人口三万,还可以批发到其他镇,甚至于一直到湖州市府。于是,他看了毓惠一眼说:瑟洛夫先生说的有理,这问题,我们可以考虑。
第二天,“刘正茂丝行上海分行”的库存,包括邱仙槎行里的库存,全部清空,刘镛还从其他南浔人在上海开的丝行调来许多。仅仅从调来的,一天中的差价,刘镛赚得自己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