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声姓名一旧客(3/6)
不好,也静不下心学习。
“这个案子,我也不太了解。”张芳不忍直说。
“可是,我听说了。”吴家宝一字一句:“我是爹娘花钱买来的,是拐卖儿童,要负法律责任,可能要坐牢的。”
吴家宝声音有些更咽,他继续说。
“怎么就这样了,像做梦一样。”
“我爹娘从小最疼我,姐姐们都没有上过学,为了供我的学费,姐姐们一个接一个的嫁人,靠着那些送来我家的彩礼,才缴的上学费。”
“我姐姐说,有一份谅解书,我爹娘就能没事儿。”吴家宝嗫嚅。
“老师,他们都说为我好,可我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他的眼泪倾泻如柱,更咽的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两人坐在操场的花坛上,张芳从包里拿了一包纸巾。
等他哭过后,张芳拍了拍吴家宝的肩膀。
“吴家宝,事儿压不跨一个人,你的心态才是真正的主人。你已满十八岁,读了多年书,受了思想教育,有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千万不要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你的亲生父母,心里并不好受。”
操场另一端,那边伫立着两个与夜色交融的身影,远远跟随着他们的步伐。
在萧瑟的秋风中,落叶卷了一地,也衬的远处的身影无限落寞与孤寂。
可怜,天下父母心。
是啊!吴家宝是一个接受了十二年教育的学生,他学过语文,知道礼义与廉耻,学过政治,知道法律和公道。
或许因为一时的冲击,造成困顿和迷茫。
但,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抉择呢?
张芳了解自己的学生,这个少年心里有自己的认知和原则,他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还有痛哭一场的情绪释放。
心结需要自己去和解,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这件事儿沸腾了半个多月,最终以一份谅解书而达成了双方的和解。
亲生父母泣血泪,在儿子的请求下,写下了一份谅解书,可他们心里的苦,又如何能谅解?
十六年的生离,再见时的生疏,亲情的裂隙,已经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
但有幸,孩子回来了。
一切的怨憎与仇恨,也都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和解。
吴家宝的父母带儿子离开之前,特别准备了些心意,拜访了张芳。
几人一起吃了顿便饭,礼物张芳没收,但她有个不情之请。
因此,夫妻二人临行前在记者媒体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