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此风长沙云旧习4(1/7)
阿爹的家书固定每个月寄来一封。周颂随性多了,有时候一周就能写好几封,街上的邮差员都跟她很熟络了。邮局的人每次看见她便招手:“小六,又写家书了。”或是心疼的摸着脑袋:“小姑娘,又在想家了。”
每句话,都说一个又字。
要是收到了信,她总能快乐的骑着自行车像风一样穿梭。晚上睡前捧着信反反复复看,有时候醒来字迹已被晕得模糊。爹的信虽然很少,但是洋洋洒洒写的很长,信封里面会夹着五块钱,钱的厚度不一样,大部分几毛几毛攒成一叠。
周颂会骑自行车去商店,冰柜里的雪糕、冰激凌琳琅满目,但她每次只挑一根老冰棍,或是奢侈点买根绿豆冰棍。
那几天,周礼看着她心情格外好。盯着姐姐手里的冰棍不禁思考,老冰棍真的比雪糕、冰激凌还好吃吗?
周颂偶尔也会大方的请他吃一根。周礼含着冰棍,心里甜滋滋的,对着宋婶晃悠:“姐姐给我买的哦。”
周怀明看到,他叮嘱宋婶下次不要只买雪糕了,家里的冰箱多存一些老冰棍还有绿豆冰棍,但家里买的一直到过期也原封不动。
于是周怀明吃饭的时候漫不经心提了一嘴:“小颂,你不用每次骑自行车跑那么远,吃的家里的冰箱都有。”
周颂吃着饭,估计都没开过冰箱:“谢谢父亲。”
他们是很讲究的人家,食不言寝不语,周礼在饭桌上从来不乱开口。但一家人只有在饭桌上才能碰上面,除了上次周颂多在客厅坐过一会儿,其他时候她都不出房间。
周怀明看了眼冰箱,还是原封不动。对着儿子说:“小礼,你吃干净。”
两姐弟都不给面子:“姐姐买的才甜。”
有一次宋婶洗衣服摸到了周颂校服兜里几张一角一角的毛票,一共六毛钱。她拿出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周怀明瞥了一眼,继续暗暗较劲。
他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真正的一家人,生父怎会不如养父,生恩怎会不敌养恩。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小颂在那里生活了九年。可他们有一辈子,慢慢弥补,感情总会好的。
电视里的新闻在讲解中国传统建筑,周颂吃完饭也不急着回房间了,她坐在沙发上看的很专注。张诚年是建筑系的,他的课本内容也与这些有关。有时候周颂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了,他就挑些她感兴趣的,耐心讲解建筑的相关知识。
张诚年第一次讲的就是样式雷建筑烫样。周颂听的很有意思,那天两个人聊的忘了时间,一直到十点才慢慢送她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