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去日儿童皆长大(1/5)
梧桐小学的孩子们并不热衷学习。他们坐在教室里,心却早已飞到田野上。
假模假样热爱学习的小六一举混成了学霸,她装作老神在在的端坐着,从不讲小话、不传纸条、不捣乱。吴老师最喜欢她,小六是班上最乖巧的孩子。
家长会的时候,吴老师对着夫妻两,夸得天花乱坠,说他们家教好会培养女儿,小六又爱学习又懂礼貌,恨不得搬上一面优秀父母的锦旗。要是每个孩子都这么听话,他们老师的工作可舒心多了。
顺便公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小六不仅拿了第一名,还科科满分。
夫妻两红光满面,他们对女儿的学习也很看重,为了这次家长会,两人都穿着最齐整的衣服来校参加会议。
要知道这次家长会,连家长的人数都凑不齐,班级一共八个学生,到场的家长只有六位,小六家就来了两位。
基本是半数的人缺席了,可见那个年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
埋头苦干的人们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对于他们这样的贫寒人家,高考是唯一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很多人因为对贫穷的妥协、生活的无知,而无奈的错过了这个唯一的可能。
还努力挣扎在温饱线的人们,睁开眼面对的是生存的压力,怎么分出余力去思考命运的走向呢?
周老六回家的步子都走的飘飘欲仙,还特地去镇上打了壶小酒。小六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随便搞着,就搞成了好学生。
小六不忍打击,他们一年级其实只有三个孩子。但是父亲志得意满,甚至还拉着小六去外祖的坟烧上了高香,保佑小外孙女好好学习,金榜题名。
晚上喝着喝着,阿爹又哭了。
这是小六见过他情绪波动最大得一次。
阿爹说他想起了他的小时候,这是小六第一次听到爹小时候的故事。
原来啊不是所有的大人们生来就是父母,他们曾经也是从一个个小娃娃慢慢长大的。
很久很久以前,老六还小,我们且称其为小周六吧。
小周六在小六这般大的时候,父母便相继离世,他在长沙城的一条小巷子里乞讨为生。但他没有提及曾经被欺辱和驱逐的经历,只用一句吃百家饭长大概括了他的童年。
这个男孩吃了人生的苦,却从没忘记生活给他的甜。
他虔诚的诉说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百家衣。
一道墙隔开了两个世界,小周六偷偷溜进学校,他趴在学堂的窗子边孜孜不倦的学习,在那里小周六学会了认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