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精品海捞瓷(2/6)
,没啥好看的,咱就整点特殊器型的东西。”
“别,你先别急。”
张扬只看了坛子一眼,就出声叫住了想要转身离开的陈彦光。
“你这件,明代万历时期漳州窑的凤纹瓮,不值钱的,也就几百块的样子。这种东西远不如品相完整的青花瓷。”
“要不你再看看?”
“这上面雕的是凤凰诶,没有什么说法吗?”陈彦光问道。
“没有一点儿说法,漳州窑当时接海外华人的订单,什么都烧,凤纹、龙纹啥的,别管逾不逾矩,只要给钱都能烧。”
“明朝到了万历的时候,基本对地方就没咋管了,这才有那么多的商船去往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
张扬无奈的摊摊手,从前面那个疑似嘉靖官窑落款的青花瓷盘,再到这件酱釉的凤纹瓮,都很有迷惑性。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官船。
但其实大概率是民间交易。
这是明代晚期社会现实的一种体现,那时候开了海禁,只要愿意交税,啥东西不能卖啊。
“那这个呢?”陈彦光又拿起旁边的金属器。
“这就是个铜锣啊。”张扬马上说道。
“明代商船基本都会配铜锣的,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手动的警报器,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就敲锣报警。”
“这东西,一百块?可能还多了。”
“多少?才一百块吗……”陈彦光无语了。
他想着甲板上刚捞上来的那些东西,半晌才回过神来,问张扬:“那种青花的茶盅值不值钱?”
“盖子没了,但是茶盅里面有字,我看了一下好像是个【林】字,被压在渔网最底下,没那么好拿出来。”
“哦,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了。”
“那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海外华人在内地窑口定做的瓷器,上面写的字基本都是他们的姓。”
“日常用品,也不值钱,两百五吧。”
“坏了,那没值钱的了。”陈彦光像泄了气的皮球,直接瘫倒在了椅子上,“怎么回事啊,明代的商船,怎么一件珍品都没有啊。”
“你别急嘛,等他们全部捞上来,咱们上岸了再慢慢看。”张扬伸出手机,邀请道,“要不要来把象棋?”
“哦?可以可以,看我杀你个片甲不留。”
……
张扬和陈彦光是臭棋篓子遇到了臭棋篓子,大哥不说二弟。
大战三十回合,打成了十五比十五。
就当两人准备最后一局决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