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不考四书五经?(2/3)
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说他也不确定,让咱来找你问问。”
“这老东西,猜咱的心思,一猜一个准,猜你的,他却拿不准。”
“就像是上次内阁,还有削藩,他都猜错了。”
“倒不能说是猜错了,而是猜的不够全面。”
朱标点头道:“这次刘先生确实也猜着了,但是依旧不全面。”
闻言,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多云转晴,一把拉过自己好大儿的手笑道:
“咱就说,你小子肯定不会放着这么一个烂摊子不管的。”
“快跟咱说说,你有啥打算?”
“哎呀你是不知道,吏部那些人,现在每天给咱上折子诉苦,甚至都要一起请辞了。”
朱标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
“如今大明不是无人敢入朝为官吗?”
“但是那些人,都是些什么人?”
朱棣抢过话头道:“不是显贵之后,就是当地名流。”
朱标点头道:
“父皇可知,这是为何?”
朱元璋叹息道:“还能是为何?”
“如今朝廷选官,只有以一条路子,那就是通过个地方举荐,咱也不是没想过科举。”
“当年,不是开过一次吗?”
“咱当时啥心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是激动的好几宿没睡着觉啊。”
“可是你看结果呢,简直是大明最大的丑闻了!”
洪武三年的那次科举,可以说是朱元璋直到现在,最大的心病了。
大明开国的第一次恩科,本以为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谁承想却成了大明再也抹不去的丑闻。
所以朱元璋才停了科举,这么多年来,朝廷选拔官员,皆是举荐入仕。
举荐的弊病,朱元璋不是不知道。
但是他宁愿出现朝中山头林立的情况,也不愿大明再闹出一次丑闻。
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甚至有学子在宫门前痛骂大明只有半壁江山,这是要淮河以北文教不兴。
这话,朱元璋至今不敢忘,每每想起,就像是一根利刃刺在朱元璋心口。
所以听说朱标要重开科举,朱元璋心中的阴影,就再次被提起。
他也想要天下文人归心,但是万一……再闹出一次丑闻……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问道:
“那标儿,你可想好了?”
“万一……”
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在担心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