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一桩大买卖(2/3)
推让一番,可西门盛想错了,人家几乎很顺理成章就收了。当然,考古队很快就撤了场,作出了书面答复:考古完毕,可以恢复施工。
不打不成交。从这以后,西门盛隔上数月半年,都要与魏鸿儒坐坐,渐渐有了往来。
在西门盛看来,平时有了交往,遇到诸如考古耽搁工期的麻烦时,用到他魏鸿儒就水到渠成了。孟尝君为什么要养那么多鸡鸣狗盗之徒呢?不就是以备不时之需嘛。
再者说,魏鸿儒呢,即便是个伪君子“伪”鸿儒,但好赖是个文物方面的专家,能与这些专家称兄道弟,附庸风雅一把,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西门盛的层次就不是土包子式的暴发户了嘛。
这个魏鸿儒很能折腾,仕途上也是顺水顺风。六年前,考古研究所改名研究院,他当上了主抓业务的副院长,两年前,他如愿坐上院长的宝座。
魏鸿儒当副院长那几年,西门盛每次到景州,只要他人在省城,都要约出来坐坐。西门盛对于文物的兴趣和常识,一多半来自于魏鸿儒。
四年前,西门盛曾从别人手中得到了一幅启功老人的书法,想在需要办事公关的时候,送给省市的大领导,但不辨真伪,怕反而耽误大事,就拿到省城,让魏专家帮忙鉴定鉴定。魏鸿儒端详了老半天,还拿起放大镜左瞧瞧右看看,最后,放下了放大镜,摇了摇头,说,这是幅赝品。西门盛大失所望,说,既然是赝品,我对书画之类的也不感兴趣,本就是准备送人的,就留给魏老兄你玩味吧。
可自从魏鸿儒当了院长之后,西门盛渐渐与魏鸿儒断了来往,很久不再联系他了。
为什么呢?这缘于魏鸿儒轰动全国的一起官司。
魏鸿儒当上院长不久,被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告状人,是河东省的一位农民卞某。
诉状中称,在魏鸿儒还是副院长时,在一期《鉴宝》栏目现场,魏鸿儒担任鉴宝专家。卞某将家中珍藏的一幅乾隆皇帝的《嵩山汉柏图》拿去想一辨真伪。
当时,拿着家里宝贝去鉴宝的人很多,在电视台的院子里排起了长龙,专家要先海选之后,才能上电视制作成一期节目。
看了卞某的这幅画,魏鸿儒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需要仔细分辨,才能分出真品与赝品。现在这里乱糟糟的,无法静下心来,洞察秋毫。最后,他还告诉了卞某自己的手机号码,说如果有意愿,可以提前联系一下,晚上到魏鸿儒住的酒店里,他倒是愿意帮着鉴出真伪。
于是,晚上卞某如约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