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书人(2/3)
张天天虽然学习不咋地,怎么也上了十来年学,一些遣词造句、写作手法还是知道一点的,老先生胜在经验丰富,又有正经的师承,闲来无事两人还真编纂了几个短篇小品。
老先生就开始教他表演,如何掌握节奏,如何运用声调,何处埋灰、哪里做扣······
张天天没事时就在麦场给乡亲们讲书,新作品讲完了就将《聊斋》《济公传》等等,农村里就没城里那么严,老乡们也乐的听个趣儿,而老先生则在每天散场后给他指点一番。
慢慢经验足了他就给乡亲们讲报纸,把新闻当段子讲,生产队长知道后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让他当了队里的广播员,每天在大喇叭里讲报纸。
干了不到一年,他竟然被垦殖场调到了场部机关做宣传工作,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和亦师亦友的老先生分别了。
到了1979年张天天以”顶职“的名义终于回到了他出生的城市,接了父亲的班进入”红卫制药厂“(后改名为省中药厂)炮制车间当了一名炮制工学徒。
虽然分隔两地,他和老先生一直有书信来往,而老先生也于1978年被恢复名誉,重返评书舞台。
得知张天天回城后邮寄了大量的评书资料给他,叮嘱其不要轻易放弃这个爱好。
又过了一年,三十岁的张天天终于娶妻生子,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
学徒三年结束后,张天天正式成为一名炮制工,又因为其才艺兼职在厂文工团当了一名相声演员,主说单口相声(因为评书段落太长不适合在厂联欢会上演出)。
这份兼职虽然没给他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却也因为一人多职成功的躲过了1993、1994两次下岗大潮。
然而,由于现代医学的强势冲击,曾经是特长的中医急诊总体水平出现滑坡。以至于1995年中药厂销售业绩不佳,张天天也终于光荣下岗了。
身有一技之长的张天天也跟随着文工团里被下岗的同事们一起参加”走穴“式的演出,倒比上班时挣得还多。
真正接触到商业演出之后,张天天也渐渐摸准了现代观众们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写出了一些新作品。
终于在1998年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办了一家茶舍,表演形式以曲艺为主。
张天天每天在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评书表演。其中下午是传统作品,而晚场是新作品演出,新编纂的《阎罗王大战炽天使》《济公爷智斗贪判官》等大受欢迎。
就这样张天天波澜不惊的活到了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