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穷怕了!(2/7)
非分封制度之弊端导致,更非儒臣所言错在七国。
毕竟快入冬了,夜秦淮的生意下降了很正常,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出门耍了。
反正他曹国公的爵位谁都抢不走,作为皇帝敛财的白手套,说不受信任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景隆今天本来就是去县衙寻他的,听闻王布犁去了皇宫,这才在路上等他。
待到告别了李景隆,王布犁瞧着天色尚早,也没有一丝想要去县衙的意思,就算是完成政治任务放假了。
即使他也是皇帝的亲戚,皇宫那个地界也不是他能随便就去的。
如何能让李景隆不得意?
“藩屏帝室”是朱元璋分封的终极意图。
李景隆瞧着慢慢溜达的王布犁,心想自己当真是太好心了。
故而朱元璋在仙境当中看见朱棣打出清君侧的口号,从而当上皇帝之后,虽然有些惊诧,但总体而言是符合他的设想的。
洪武三年,老朱进行第一次大分封,便讲明了分封乃国家长治久安之计,当以史为鉴,惩宋元孤立的弊端。
朱标说问题出现在七国。
王布犁瞧着仰天狂笑的李景隆,心里也笑开了花.
小公爷不钻研军事,专心开发青楼新套路,那也是极好的。
第一,出于防御北元的考虑,蒙古未肃清,一直对明朝存在着威胁。
就老二老三老四,朱元璋还是有侧重点的,给他们的王府护卫全都是百战老兵。
他的核心理念是有其一套政治规划。
第三,配合废除宰相制度,防范权臣把持朝政,故而赋予诸王“清君侧”的权力。
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
第二,出于转移军事权力的现实需要,将功臣宿将手中的军权转移到自己儿子手中,以为后来诛杀功臣做好准备。
万一等他过阵子成亲,今后怕是不能自由的前往夜秦淮。
老朱认为帝王之子必须具备军事能力,而对舞文弄墨不屑一顾,所以对于朱棣等人是半文盲,老朱一丁点都不在乎。
这也能解释老朱看到叶伯巨的万字建言书,气的大怒认为他离间皇家亲情,直接把他抓进大牢活活饿死。
朱元璋还在研究有关给他的子孙后代定下俸禄的事情。
因为朱棣的行径,更是验证了他政治设想的成功。
朱元璋希望诸王能够勤民奉天,谨慎修身,永为国家藩辅。
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老二秦王,手底下足有一万九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