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224幼年期的朱棣还挺好学的(3/7)
鸯阵的变阵之法,如何更好的对付蒙古人。”
朱标没敢问。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成功。
如此才能建造出东起鸭绿江,西包罗布泊一线的军事防区,相互连接,保障北部边陲军事指挥权的畅通。
朱棣瞧着王布犁再次把鱼钩扔回水里,稍微思考了一二:
“倭国距离我的封地较近,你的意思是我还要在请父皇在那边养一支水军,将来直捣倭国,消灭倭寇?”
乍看起来,朱棣这种大封军事贵族之风很像朱元璋所推行的政策,但他们父子之间却有重大的不同。
朱棣也拿起树枝在湿地里哗啦哗啦,认真钻研起来了。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二人的统治都是军人权力对文官政府的稳定性压制取得胜利,尤其是朱棣极大的延续了开国皇帝的军事遗产。
今年正月的时候,朱元璋派汤和、傅友德、蓝玉、王弼以及中书右丞丁玉前往延安防边。
朱元璋仔细回忆,他发现自己同王布犁聊天的时候,不管他是小吏还是典史的身份,对于比他高好几个品级的官员丝毫没有什么畏惧心思,也没有什么拍马屁的心思。
况且他又不知道你是大明天子,不在典史衙门乖乖等你,岂不是正常操作?
再加上朱标以及秦晋王都亡故后,朱棣的地位更高。
“我们杀不了上岸的倭寇,渡海去倭国把那些倭寇全都宰了,也就用不着那么多水军总是巡逻周遭,也用不着靠海为生的百姓退入内陆过活,简直是一举多得。”
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难不成自己也要编纂一个美洲遍地是黄金的谣言?
因为建文帝和他的“执政顾问”们非常勇敢的放弃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大力提倡对文官仁慈的统治以及推进更好的福利待遇。
“不愧是咱的军师,想的就是好啊。”
朱标在努力憋笑,他知道王布犁不是故意的,但大抵是对郭主事再次来也没想到。
朱标连连应声,可随即反驳道:“但是爹你近期明显瘦削了,王布犁他能猜出来郭主事是你吗?”
“火器质量能过关嘛?”
这份遗产使得文官官府黯然失色,同时使得大明帝国达到了权力和影响的巅峰。
就这,还有不少臣子劝自己多加休息,甚至还有人弹劾丞相胡惟庸,认为他没有尽到丞相的职责,把不少事情都让陛下去操作。
当朱棣噶了之后,他们再一次提倡儒家关于文官政府的原则,并且在洪熙和宣德两朝取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