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渡堂(3/4)
土,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冲着黑黢黢的夜空祷告起来。
另一个挑夫年轻力壮,又混又楞,胆子要大的多,嘴上笑话同伴脓包,心里却也直打鼓,劝苏浪说:“既然人家闭门不见,咱们何必巴巴的在这等?苏家、云家都是一样的豪门大家,谁也不比谁高一头,谁也不求着谁,摆着副臭脸子给谁看呢?这万一耽搁久了,鬼婆子、鬼娘娘们都出来闲逛乘凉,一头撞见,岂不被她们活活掐死?”
苏浪被这汉子逗乐了,鬼神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普通人害怕是正常的,没必要为难他们,于是挥挥手,打发二人先回去。
他是修真之人,鬼不鬼的他倒不怕,他怕的是里面要见的那个人。这位明夫人为人行事到底是古怪的紧,把人晾在门外不说见也不说不见,这算是几个意思?
或许是因为穷,虽然天色黑透,偌大的妙音堂里也不见一盏灯烛,苏浪不懂这里的规矩,也未敢造次点灯,黑灯瞎火的一个人站在那。天色虽已黑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世间阳气未消,传说中的孤魂冤鬼们还不得闲出现招摇,四周除了聒噪的鸟叫,偶尔过路的旋风,一切都还平静。
那位白巾裹头的年轻妙音隔着门缝瞅见苏浪孤零零的一个人侯在门外,竟也不害怕,心里倒是有些佩服。她想了想,咬了咬牙,搬了个木墩子开门送过去。
正通教的信徒需要出家集体修行,不论男女皆不留长发,不睡床,不坐椅子,饮食除了加盐,不加其他任何佐料,也不得饮酒,风俗习惯上与中土迥异。光明朝建国时得到正通教的暗中支持,建国后对其推崇有加,奉为国教,历代正通教的教主都被封为国师,即使是广阳宗最鼎盛时期,其宗主裳清也不得不屈居于正通教教主那扶真呈之下,列班右国师。
因为朝廷的推崇,短短一百年间名不见经传的正通教便风行天下,成为中土第一大教。上至天潢贵胄,高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乡野匹夫,举世皆信圣音。
谁曾想烈火烹油的好日子刚刚过满一百年,一场大劫难便从天而降。
“重门之变”使正通教名誉扫地,实力大损,昌盛时期被盲目崇拜情绪掩盖起来的诸多矛盾和差异,在这之后被成倍放大。
中土百姓对正通教的态度有了地覆天翻的大转变,由顶礼膜拜到嗤之以鼻,对其信徒再无丝毫的礼敬,嬉笑怒骂,恶语诋毁,斥之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廉耻的异端邪祟。
苏浪出身修真宗门,对正通教并无世俗人的偏见,但对其教徒也没有太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