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学风(2/3)
怪啊!什么‘剩豆儿’,呵呵,是生豆儿嘛!笑死人了!”
……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表着各自的见解。
这些碎言闲语,都飘进了羊斟的耳朵里,他不由得脸上一阵暗暗变色,忽白忽红,感觉这所学校的风气不行,竟然允许学生们乱评乱讲,嘴上都没有一个把门的。
其实,这可不能怪这所学校的学风不正,郑人能妥治安处,最有特点的一个制度,就是允许在学校里,以“学术讨论”的动机为出发点,对时政进行批评,且不被压抑惩罚。所以,老师们,都是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们,自然也都不会是“心机”帮了。
“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总比偷偷摸摸暗自做坏事要强啊!这样治民,先安民心,再以正道相劝,远近无有不服者。”
郑国卿子产倡导并得以实施的治学之策,成效斐然。
这种宽松的学术风气,让这所“融庠”成为郑国与附近城邦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地区,来此求学的学生生源,早已不限本国,广收来自各地的学生,包括主流生源,由夫人撒哈所带来的北狄学生们,也在这里为数不少,几乎占了近一半的学生数量,因此,这里的“融庠”之名,也是代表着,可以融合最多的人群。
其实,撒哈自己,本来就是这里的第一批来自北狄的学生。在祖乐先生的调教之下,她不仅精通学术,也成为了这里的新任女主人和首席女讲师,兼“融庠”的二当家的侧庠长。
不管祖乐怎样教导,撒哈永远学不会那种“不能明说”的部分。
就像“郑人的自觉”中的种种,祖乐看她心性单纯,从不明说,也不愿意让她看到那些不堪的事儿,于是就造就了一个表面“温润如仙”,内底“简单如婴”的撒哈夫人,她只会按着明面上的事去说,去做,对于什么“暗示”、“无以言说”,就完全不在她的字典里,查不到,也用不上。
但这也是祖乐喜欢撒哈的一点,其实,她才是那个把“善争、宜融”的学风,领会和贯彻得最好的人。
而这样的她,面对年纪虽不大,但却心中百结的羊斟来说,自然不是被钦慕的对象。
当然,羊斟也没有坏到,有意来捉弄她的程度;但是他有些不受控,脑海中那个总嘲笑他是“小人物”的声音,来自独木的笑声,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不时冒出来,在关键时刻,把他拨弄到另一条他也不喜欢的路上去。
除了好吃好喝,官马休养,他就有了四处瞎逛的机会。
撒哈还特别安排了一个年龄较大的,懂事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