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新城新规划(3/3)
嘛。”
“中华民族是个开放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这些我们都要尊重。以后各级官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求同存异。”
既然聊到了民族这块,杨正简单和杨善经说了说民族融合的事情。
“陛下英明。”杨善经听到陛下的分析,很多不理解的东西,也都通透了,激动的说道。
“我们做的首先就是只有一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许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俗,这都是正常的。所以,也要教导百姓,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是,陛下。微臣同样认为在草原上,民族的政策应该适当的进行调整,臣一定加紧宣传。”杨善经道。
“凡事,不能急。”杨正最后说道。
杨善经也欣慰的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杨家的唯一的娃,杨善经可以说充满了善意。
在刚来草原时候,杨善经真的是万念俱灰,毫无斗志。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大隋没了。可是后来见到陛下在神明的帮助之下,征服漠南漠北,修建城池道路,改善百姓生活,一件件的事情,也让杨善经放下了一些心。
唯一放不下的,可能就是担心陛下年轻,过于急躁了。
毕竟草原现在军力鼎盛,换句话说,征服中原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真的不是时候,还需要安稳的内部,充足的人才,之后才能提议扩军发展。
现在政务人员还好,缺口不是太大,毕竟已经进行了一次科举。
不过军事人才差的还是很多,现在的十五万大军,可以说已经到极限了,再扩军的话,真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军官,至少要等军校培养几年,有足够的军官毕业,才能缓慢的扩充军队。
再者说了,草原的汉人征兵基本都参军了,没有在正规军的也都在各县的民兵队伍之中了。
虽然现在陆续的有百姓从中原过来,但是一者不能让其刚来就参军,二来草原也需要百姓种植粮食等物,发展经济,修城修路都需要的。
草原的牧民现在也有很多和汉人学着种地的,但是收成只能说一般。没个两三年,恐怕是学不会的。
所以在听到陛下不急不缓的说道‘万事不可着急’的时候,杨善经真的很欣慰。
接下来杨正又询问安排了新城的修建事宜,特别是皇城的修建,因为房屋是要分发的,所以要和宫城一起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