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漠北学习(3/4)
,商税暂时定为十税一。暂时只有陛下的商行和安北的矿税收一些。不过今明两年,北海的皮毛,定然是一块大头,那里的皮毛太多了,随便硝制好了,做成皮毛衣服,都能有巨大的利润。一件好的貂皮大衣卖到高句丽西域或者中原,也要几十贯到几百贯。”萧正航意气风发的说道,“前面中心就是皇明银行,是陛下开办用来换取银元的,也可以兑换纸钞,都是固定额度的。对了,你们昨天发放的就是银元。”
杨善经听到后,从钱袋里拿出一枚银元,看了起来,“银元倒是精美无比,不过上面印制陛下的头像,是否不太好。”
“我们刚开始也觉得不太好,不过陛下问我们,要印制谁的头像啊?也没有合适的,更重要的是印制的陛下的画像,后面如果有伪造的,方便从重处罚。”萧正航看了杨善经一眼,说道。
“说的也是啊,用祖先或者其他人的,更不合适。不过有了银元,和纸钞,交易倒是方便多了,不用拉着一车车的铜钱了。”
“是啊,漠北铜钱都不用了,毕竟有那么一个大铜矿,再使用铜钱的话就有些不合适了,物价肯定会飞涨的。”
“是啊,走,咱们再去学校看看。”说完萧正航带着杨善经到了学校那里,杨正为了开办学校,除了书籍以外,还专门让工匠制作的黑板,粉笔等,方便教师上课。
“咱们这里小孩子大人都可以过来学习,小孩子主要白天上课,中午管一顿饭食,大人主要是晚上下班了,很多地方都有夜校,到那里也可以学。”
“那样的话,他们肯过来学习吗?小孩子也可以做个劳动力的”
“刚开始肯定是不怎么愿意的,不过陛下后来规定了,如果考试通过的话,每个月可以多几百块,这样子学习的人就多了,很多人也都是自己学习。毕竟都是一样的活计,自己要比别人少一些钱,大家还是很在意的。所以不仅这里的汉人愿意,草原人啊更愿意,很多人都改了名字,给自己起了汉人名字。”
“汉人名字?那不乱套了吗?以后怎么区分啊?”杨善经听到很多草原人用了汉人名字,有些不解的问道。
萧正航拍了拍杨善经的肩膀说:“这些话在外面可不要说,心里知道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是一家人,都是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我在衙门给你准备了一些书,回去的话你要好好看看,有很多新的东西。”
杨善经想了想,也是,现在毕竟是在漠北,草原人的地盘,不改变一些方针,也呆不长。如果大家都是一家人了,那我呆在这里就没什么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