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入住凌堡(3/5)
接着说:“第一项,是我们现在城堡已经建好了。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各位都说一下”
“当然是征兵、练兵了。早日练就一支强兵,打入大周。”萧武握着拳头说道。
“还早,人太少了。还是先安排挖矿,积蓄钱粮。”萧振航负责的是民事,则是另个主张。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杨正拍板,练兵先就现有士兵练习,另派遣军官到官员工匠处进行初步军训,了解火器使用方式方法。萧县令派遣官员搜索附近的薛延陀部落,用粮食和食盐铁锅等雇佣他们过来挖矿,增加劳动人口。其余人修筑城堡到矿区的水泥马路,并修建一些简单的炼铜设备。
第二项关于讨论军队的编制问题。
最后讨论决定,先从军队中抽调50人,成立安北讲武堂,设立军校。由杨正亲自任校长。
剩余人员整编为两个连。
10人一班,设班长一人,副班长一人,
三班一排,排长一人,副排长两人(由班长兼任),共31人。
三排为一连,连部共17人,其中连长1人,文化教员1人,连部警卫及卫生员、通讯兵5人,炊事班10人,共110人。两个连长分别为独孤武、赵奎。
完毕后并进行了军衔授予,连长,文化教员为上尉,排长为少尉,士兵为二等兵,班长授予上等兵军衔。并把军衔制度进行了讲解。
大隋军衔自上而下分为:
将军: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分为:上等兵、二等兵、下士、中士、上士。
会议结束后,连长和文化教员必须和士兵们解释清楚军衔条例。军事指挥按照军事主管和文化主管分管进行协作。
军校人员后日8点到学校报到。明日搬入学校入住。
第三项,成立工人夜校,由萧县令负责组织教师,每天授课。教材准备好了,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要多培养些教师,以后给薛延陀、突厥进行汉化都需要。
第四项,附近的田地有愿意种植的,可以随便开垦,由县衙发放种子和农具。种子为春小麦、土豆以及蔬菜种子,种地的话三年免税。
第五项,取消大锅饭,人员按照雇佣发放工资。每月暂定1000元,不同级别往上加。
说完杨正把花花碌碌的后世塑料纸币拿了出来,原本计划使用纸币的,不过比较容易损坏,便按照塑料纸币生产了一批。面值分为100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