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姆蚩苗墓(3/4)
关于苗文的存在,有《洞溪纤志》为佐证,书中有记:“苗人有书,非鼎种,亦非蝌蚪,作者为谁,不可考也。”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雷公山,曾发现这一块残碑,上面刻有苗文,称为“苗文碑”,此也可证实苗文的存在。
依照马克思民族理论,何为民族?是指需要具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以及共同心理素质,五个稳定的共同体才算得是一个民族。
而苗族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上古炎黄传说时期,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他们的足迹,因此从马克思民族理论的角度来看,苗族有自己的文字是成立的。
只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战争不断,许多东西都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苗文的失传,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有两个版本是被最广为流传的。
其一:苗族先民向西南突围时,酋长忘记将苗书带上,便叫人回去取,可取书之人听到有婴儿啼哭,跑去抱出婴儿,而忘记拿书,因此苗文失传。
其二:苗族先民向西南突围时本身没带什么东西,以及有文化的老人跑得慢被杀,加之路上几经包围几经突围,特别是洞庭湖之战,苗书遗失殆尽,到了新居住地后,又忙于打仗、忙于开荒,而无暇学文解字,因此苗文失传。
“哦!原来如此!”
汪凡很是好学,是众人之中,除了那个年轻人外,最认真的一个,不由点头应道。
只听他又说道“教授!那这上面写的什么意思呀?”
先前桐教授来不及辨读这些富有神秘力量又极具诱惑力的古老苗文,便被汪凡他们这两个“盗墓贼”打扰,被迫终止。
现在终于可以慢慢地,仔仔细细地解读,只见桐教授扶了扶眼镜,双目闪烁,贪婪地大肆把这些苗文通过眼睛搬进大脑,在脑中不断地来回翻腾解析。
半晌后,桐教授心满意足的微微点头,其脸上的神情,好似年轻人刚做完大保健一般,意犹未尽。
只听他说道“粗略分析,这些文字的大意应该是说,这是三苗时期结束之后,西南地区苗族的一位大酋长的墓,而这支苗人姓姆蚩,是九黎族解体后的一个分支。”
桐教授说着便转头,用手中的手电筒照了照巨人雕塑,正准备说话,九树与汪凡异口同声抢道“什么!姓姆蚩?!”
两人话音刚落,不由自主对视一眼,似乎都从中捕捉到至关重要的信息。
只听九树又道“桐老!这里的姆蚩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