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北方有事(2/3)
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双方所谓的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
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并且规模逐步升级。
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谷支队一千五百人,乘坐汽车五十辆、装甲车十二辆、坦克四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但是被苏蒙军队击溃,借助日本关东军的多次挑衅和实际威胁,苏联和蒙古签订了互助协定。
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十月,苏蒙远东军第五十七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日本和苏联达成了停战协定。
1939年五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一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
五月十一日,蒙古军第二十四国境警备队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满洲国兴安警备骑兵第三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个班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古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
于是,蒙古军第七国境哨所五十余名骑兵攻占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洲国锡林陶拉盖哨所。
五月十三日晚上九点,日本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骑兵、90名装甲兵到达距诺门罕尚有八十多公里的甘珠尔庙,并派出侦察兵往前侦察,进行作战准备。
为了配合进攻作战,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十战队、海拉尔飞行第二十四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一百辆,划归第二十三师团指挥。
五月十四日,东八百藏部队在五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古军发动了攻击。
蒙古军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死伤惨重,只能主动撤向河西地区进行防御,在击溃了蒙古军队后,东八百藏中佐便率部队返回了海拉尔。
在日本关东军对蒙古军队发起攻击后,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扎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向哈拉哈河集合。
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进行飞行侦察。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1939年五月二十八日,由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