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艺术冠名”新模式(4K二合一)(1/5)
“印象主义?”
“印象...印象...”众人咀嚼着这个单词的词根,眼神越发地亮起。
手夹女士香烟,一袭玫瑰色高腰裙的作曲家洛桑,这时长长地吐出一束烟雾:“范宁先生这个词中对于‘瞬间感’的微妙隐喻,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代替品了!”
“绝妙。”在松节水桶中捣着一把画笔的马来手中动作停下,“大家致力于打破美术或音乐的浪漫主义传统语汇,作品中都具备强调户外光线、色彩流动、气味氛围、一瞬情绪等创作要素的艺术共性...这个词不仅是绝妙隐喻,而且并非凭空杜撰,它也是从大家已有的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另外几人点头,的确,落选者沙龙中的画家,多多少少命名过几幅带“印象”单词的作品,音乐和诗歌领域也有此倾向。
维吉尔双手抱胸思考道:“此前的‘暗示流’提法,在某些情景中过于直白露骨,某些情景又缺乏很鲜明的联系,现今来看总归是不太妥当。而‘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画作’、‘印象主义风格’、‘印象主义者’...种种提法无疑都非常合适。”
很明显,在之后的艺术活动中,他们都会宣称自己是个“印象主义者”了...范宁含笑看着他们谈论。嗯,只不过前世“印象主义”曾经刚提出来的时候是个贬义词,德彪西、拉威尔等音乐家也没有认为过自己是“印象主义者”...但显然这里的艺术家们十分认同,如果一个新兴名词是由内而外自发产生的话,接受度就会高很多。
自己这也算是在类似的历史时期,顺势推动了艺术发展的潮流吧,未来这一词汇足以和“本格主义”、“浪漫主义”比肩。
“范宁先生,十分感谢您的指摘与提携。”洛桑的棕色眼眸注视着范宁,“文森特先生的艺术作品曾是我精神上的引路者,或许现在我该用实际行动追随您了。”
维吉尔则是开口道,“可否冒昧一问,您是否也是印象主义者呢?大家无疑更期待您在最后一场音乐会的下半场会参照哪副画作,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
“我?”面对这个问题,范宁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任何艺术家,包括“新月”甚至“掌炬者”的存在,也或多或少地受一个特定时代的影响。
他们要么是将某个艺术风格高度总结、登峰造极至神性的层次;
要么是艺术生涯中有过几种风格的转变,集前者之大成又开后者之先河。
个体难以超越历史,不管如何,他们身上总是有一个或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