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兑换·知县收入(2/3)
四目道人陈友听了朱大常的这个价格,并不觉得贵,反而觉得值得。
要知道,在外面,一两白银可买不来这种能提升修行者精神强度的宝物。
当然,这种【香火钱】也并不是能时时刻刻使用的,能考虑个体的情况。
对于凌曜栋来也是值得的。
他有金手指,哦,不,是金大腿在身上,【百倍增幅】之下,神力其实不值钱。
相反,这换来的世俗金银能用在善堂,学堂,以及土地庙的信仰推广身上,培养出一个虔诚信徒,凌曜栋就什么都赚回来了!
四目道人陈友这些年奔波在山野之间,来往广湘一带,替人赶尸,也赚了不少钱。
他大黄鱼都积攒了十条。
一条大黄鱼有10两。
十条大黄鱼就是100两了。
按照白银黄金的兑换比例,100两黄金,就相当于800两白银,这点钱对于马家几代人积攒的十来万两白银,当然不值一提。
不过话回来,如果只是一个土财主,那几代人积攒十来万两白银,这个金额也很夸张了。
马家当然不算是普通的土财主,他祖上可是有缺过官的,而且官职还不,不然没法给后代子孙留下这笔家业。
有句话是这样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一个知府,不刮地三尺的情况下,三年都可以积攒十万雪花银,可见这官是多么赚钱。
你可能,知府这么大的官,不是一般人能当上的。
但即便是一个的举人就有机会补缺的知县,每年都可以赚不少钱。
举个例子。
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的时候,广东一个名叫周玉成的举人。
他花了数万两银子在京城苦苦钻营了十几年,终于得到一个实缺,可以被外放到江苏武进当知县。
武进县可以是一个富裕县。
他的亲朋好友都在祝贺他,他可以大把捞钱了。
而周玉成走马上任之后,他算了一笔账,发现:
武进县每年的赋税收入大约25万两,其中19万两要上交户部,剩下的6万两归县衙支配。
6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但是,县衙每月光是开支就得要2000多两,再加上迎来送往的等开销,每年至少要7万多两。这账算下来,武进县衙每年竟有1万多两的赤字,按照规矩,这笔钱得由知县掏腰包补齐。
千里当官只为财。
周知县是来发财的,又怎么可能会掏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