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乾的目的,秦桧上钩(1/5)
(一点后再订阅吧)
不过这次李乾却不想和文官们对着干。
上书要让皇帝陛下重新开经延的都是些下层文官。
如秦桧、蔡京,包括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很少上这种帖子。
仔细想想就知道原因了,如今翰林院这么衰落,到好处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翰林院的会试副考官、同考官,三鼎甲的归属、礼部侍郎的名额、宰相的人选……
翰林院就像一个倒下的巨人,他的遗产,甚至身躯都已经被朝中的其他衙门瓜分殆尽,润泽着他们。
如今这个已经倒下这么多年、快死透了的巨人又想复活,那些瓜分他的人会愿意吗?
不过李乾做决定并不会太顾及朝中的这些高官重臣们,他的底气来自两方面。
一是翰林院虽然衰落,但此时离他兴盛之时也不过百年,只是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人们的记忆还没有褪色,潜意识中,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朝廷的诸多官员,依旧还认为翰林院还是文官们的那个圣地。
如果真有人敢站出来,明目张胆的反对翰林院的复兴,那他肯定要面对大多数官员的口水。
因为这违背了政治正确。
当然,李乾也并不是要大张旗鼓,打着复兴翰林院口号做事。
他只是想恢复经延制度而已,这也是他另外的一个底气来源。
所谓的经延,就是选拔学识渊博的文臣,来给皇帝讲课,帮他学习各种经义。
在这种形势的活动中,君臣的绝对尊卑地位发生了一些转变。
有了类似师生的关系,皇帝不再是完全至高无上的,而臣子也不再处于绝对的低等。
要不然为何帝师对于文官来说是无上的荣耀,被那么多人追求呢?
除了这个名头上的好处,文官们还有实质的好处。
皇帝只要肯听文官们讲课,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影响,甚至被他们引导。
以李乾对这些人的了解,文官们绝不会放弃任何对皇帝施加影响的机会。
所以只要他提出重开经延,就算是秦桧、蔡京这种人想必也不会拒绝……
心中这样计划着,但李乾却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心中默默地谋划着。
任何事情都要占据主动权,重开经延也不例外。
李乾自然不能上杆子的过去,求着这些文官们重开经延。
真要是那么干,后面一旦起了什么意外和双方不和的地方,李乾就要处于被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