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可以明言(2/6)
倒是汴梁城周围的州府大户听说以后,纷纷带着女儿赶来。
学子们也兴趣大减、
陈过庭的种种举措,倒是鼓励这些大户到三司门口捉婿。嘀嗒小说网
“靖康之变,汴梁繁华成空,士大夫和官家共治天下,已经是昨日黄花,大宋百废待兴,人才贵乏,张尚书难道看不出太后,靖王,宁王越来越不重视科举进士?”….“本官岂能不知,这一年多从巡查三东开始,拿下官吏不知几何,大部分精通科考,可是做官.....学非所用,一言难尽!”
陈过庭在稷下学宫可没少教学生,偶尔也听过李敬讲课。
把做官当成一门学问,把执政过程的各种细节的缘由说清楚,让学子们心里有了吏治清明,发展经济,让宋人尽快富裕起来,人丁兴旺等等一系列学问,然后从而进行实践学习,或者才是做官的正道。
张叔夜虽是武将赐进士出身,他也没有在稷下学宫讲课。
陈过庭却很羡慕他,做了地方官多年,治理地方经验丰富,成为巡查使之后,跟李敬可没少交流,针对山东两路的各种政治改良和缘由政务的各种利弊,分析的很透彻。
“所以,不管是会元也好,状元也好,都是表象,能通过吏部考核到州县任职,就是其中佼佼者,不会留在中枢,我家子弟若此科开考,一定让他们尽力杀入太学!”
“陈公,既然科举进士失去昔日之含金量,你说干嘛太后和靖王,宁王还言后年仍旧会举行科举?”
“不要急,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如今,政治改良已经逼得昔日考中进士的老儒生无所适从了,教部新的学制没有完全成功,科举不能少!”
“学不能致用,真的很悲哀!”
张叔夜望向了三司吏员考试出来的学子,一些人得知高中,泪流满面,一些人得知落榜,匆匆的朝着礼部门外的张榜确认。
悲喜之间,人生百态。
不时有佼佼者怒吼的声音。
对比落榜者落寞的表情。
“靖王曾经说过,不管是科举,还是太学入学,这些考试,终归考核的是士子的学习能力,高中者学习能力终归强于落榜者。公平,公正的考核,择其中佼佼者,不管是科举进士,还是太学学子,吏部,太学,灌输其为官任职的基本职责,剩下的,就要看张尚书的了!”
张叔夜哈哈大笑起来。
替官家巡桉各地,手握生杀大权,他喜欢这种感觉。
李敬也反复提醒,执政地方的官员容易得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