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说了不算(5/6)
“太后和朝廷百官,收拾家卷,细软,三日后启程登州,五日内就可以面见皇后娘娘,至于如何处置,微臣岂能僭越!”
隆裕太后哑然,随后笑起来。
“如此甚好,老身这么大年龄,也能赶上大宋水师日行千里的炮舰神舟,说不得有福气看到登州传说中的海市?”
运气这东西,谁也说不清楚,苏轼一生坎坷,却仅仅在登州住了几天,就看见海市。
李敬在登州住了两年都没看见海市。
“李副使,我等官员是自愿,还是必须前往登州?”
临安这些人,大部分知道朱胜非联络投奔登州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留下。
多半不能问心无愧。
今日被迫出迎李敬,也怕李敬手下的兵不问青红皂白,痛下杀手。
谁知道李敬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
“是必须,食君之禄,担君之优,作为官员,有诏比应,即便高老,也应该亲自给娘娘开口!”
这李敬看起来面嫩,和善,对隆裕太后一说一个笑,让很多人都忘了他是血火战场滚出来的铁血战将了。
“不想去的也不要想着浑水摸鱼和离开,走不掉的,赵不试带兵十五万,进入扬州,福建厢军已经开入两浙,宗帅带着胜武两军,朔长江而上,我大宋精锐将抵达疆域内的每一县,征召县官。”
大宋从来没有地方官员还要面圣告老的道理。
在场的很多人脸色难看起来。
尽管在靖康之难过后,赵构处置了一批昔日的主和派,类似张邦昌等主和大臣和在靖康之变有责任的官员。
也忍痛放逐汪伯言,黄潜善几个被人诟病的心腹。
苗刘之变还杀死了一批跟随赵构的宦官,王渊等官员党羽。
在李敬眼里,这帮人干净的不多。
至少很多在扬州或者临安的邸报中,大肆方言,侮辱山东皇后和臣子。
甚至有昔日为边梁投降派摇旗呐喊的漏网之鱼。
“李副使,本官承认以往德行有失,小看了山东皇后监国的势力,但终究是各为其主,同是宋臣,可否大度一些?”
大度。
李敬嘴角翘了起来。
有些错,犯了,立正挨打就可以。
但是有些错,一旦做了,就没有后悔药吃。
在宋金之战中雪耻的大宋,未来需要一腔正气。
惩恶才能扬善。
“从我个人而言,不想把屠刀对准我们大宋自己同胞,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