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舞台四周,真善美的小世界【下】(5/6)
将她的心绪全部一网打尽。
现在终于来到了第三乐章,也是乔芝芝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面对偶像意料之外的突然加速,乔芝芝整个人都像是要跟着音乐飞起来一样。
作为一名小提琴学习者、一名资深的小提琴小乐迷,乔芝芝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乐迷间一直都有一份公认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榜单。
其中包括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以及门德尔松E小调。
但在她心里,勃拉姆斯的这首D大调始终是她心目中的榜首。
当最喜欢的小提琴演奏家拉奏她最喜欢的曲子,乔芝芝没有道理不出现在今天的现场。
事实证明如果她错过了今晚的现场,她不知自己要懊恼多久。
此刻她最为熟悉的旋律与整个乐团盘旋着上升,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后终于汇聚入云。
随后可见的云浪翻涌,像是与阳光一同奔腾,充满了无限的光辉与生命力。
乔芝芝听呆了,她早已忘却再过不了几个音符,他的钢琴老师便要登场了。
有趣的不只是乔芝芝处于这种状态,坐在另一边的小米老师也已经陷入了琴声难以自拔。
或者说现场相当一部分观众都处于这种状态。
毫不客气地说,听到这里许多观众已经认为票价够本了。
再直白点,如梁蕙兰所分析,今天能够来到现场的大多都是勃拉姆斯的乐迷。
对于真勃拉姆斯的乐迷来说,顺从内心,他们今天能期待的也只有上半场。
勃拉姆斯的音乐太晦涩了,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多数乐迷真的不认为那位来自蓉城的青年钢琴家能够把握得住。
勃拉姆斯的音乐不是年轻人能够弹的,这是许多乐迷的共识。
人们常用四十而不惑来形容人到中年的一种理想状态。
那是褪去了年少时因无知而无畏的莽撞和愚勇。
那是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成熟通达,却依然保留着热情和勇气的状态。
这也是勃拉姆斯的乐迷心目中D大调小协奏曲的气质。
这里记录着勃拉姆斯人到中年的每一个时刻,诉说着勃拉姆斯在不惑之年的所思所想。
所以勃拉姆斯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
大抵就是眼前这位年过四十的岛国演奏家的倾情演绎吧。
“哗—————————————”
随着定音鼓的最后三锤,指挥台上的方永波双手一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