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荒漠与沃土,论培养一名演奏家(4/6)
决赛。”
老魏:“她现在一天能练多长时间。”
李安:“九月练得少,时间都花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了,所以我让她搬过来,接下来我的计划是每天两个小时起步吧。”
老魏:“她家里什么态度。”
李安:“听我安排。”
老魏将音量压得更低:“练琴时间不够。”
李安点点头:“我不希望她现在就放弃学业,她还没定型。”
老魏:“她不小了。”
李安:“我知道。”
又是一句我知道,老魏笑着叹了叹,“你是她老师,你说了算。”
片刻,“我明白,你这么考虑也是对孩子负责。”
李安:“老师,我现在真有一种体会,音乐和生活是相通的,对于有天赋的孩子,应该让他们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感知音乐。”
“为什么我们现在只能培养出练琴机器,比赛型选手,培养不出真正的演奏家,你听一些二十岁左右的孩子弹琴,完美的技术,完美的处理,完美的舞台表现力,但是出来的音乐始终不能打动人。”
“我认为这其实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关于音乐的技术和处理,都是在付出昂贵代价之后才得到的。”
“他们在童年阶段,付出了巨量的时间坐在钢琴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十二年。”
“人生有多少个十二年,在这个十二年又要经历多少事情?”
“为了得到超乎年龄的技术,他们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局限在钢琴前,家长老师们甚至害怕他们去到室外,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这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心智的断层。”
“我并不能说所有情况都是这样,但是我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这样。”
“二十岁了,除了弹琴他们的人生有一大半是空白,有的甚至在出国留学阶段还要母亲陪着,连洗袜子这样的事都不能自己做。”
“这样的人真的能体会到贝多芬音乐中,那种与命运对抗的决绝吗?”
“大概他能体会到的与命运对抗,远不足以让普世的耳朵产生太多共鸣。”
“其实这些人也挺可怜的,他们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人生还很漫长,当他们某天意识到什么,想从生活的痕迹中去寻找细枝末节时,回头一看,发现身后是一片荒漠,只有日复一日地坐在钢琴前,重复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重复着一遍又一遍曲目。”
“音乐在哪里呢?”
“寻找音乐,发现音乐,演绎音乐,我认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