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小康之家有余庆(4/5)
有村中叔伯前来造访。送走叔伯,玄甲军众将左又相约而来。赫连云天、胡一道、曹荣等几人眼见平凉逐渐富裕,心中也想着家中的事情,未呆多久,趁着天还没黑,便急匆匆地回营,打算明日一早,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也要修缮房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赵正没有强留他们,换了一身衣物,带着家人又去了祠堂。
如今的平凉早已不是赵正离开时的平凉。赵硕为了免除赵正的后顾之忧,奏报朝廷兴建平凉县城。这筑城的图纸赵正早已留妥,只需按照他的筑城规划,砌墙、挖沟,规划房建,不用一年便就大功告成。
眼下的平凉城,囊括了整个平凉与周集。赵硕还迁了不少背景清白的移民进城安置,并且调了五百府军坐镇,设了县丞治理。各村里仍旧按村里治理,整个平凉城,除平凉、周集外,余民六百来户,划分了七个里。城外的盈仓渠也逐步向四面八方扩散,良田延伸而去,一眼望不到头。
而且这些粮田的税收,几乎全是赵正的私人财产。算上他的爵位和勋位,统计千余亩,都是赵正的恩田。等这些田过了免税期,苍宣第一大地主,非赵正莫属。
平凉父老对凉王的溢美之词真是赞不绝口,便是连孟氏这等乡野村妇,也一口一个“凉王殿下恩赐”,让人不得不高看一眼。在这平凉城内,平凉里显然是至高的存在,所有人都围着赵氏族人,团团乱转。因为平凉城的兴建,各地客商也加快了往来的频率,姜婶子的茶摊变成了一座砖木结构的酒楼,就杵在城门内里最显眼的位置。平凉里的赵氏子弟出门,喊一声“我乃平凉赵氏”,那凉州地界,便是纷纷侧目。
“诶,我是凉州的。
凉州平凉的。
平凉赵氏的……”
这便是新兴的氏族。
而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为首的就是赵正。
赵有锄喝得满脸通红,摇摇欲坠,他拍着赵正的肩膀,醉眼迷离,道“元良!你可知今年前半年平凉收入如何?”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十万贯!整整十万贯!”
赵正不由吃了一惊,这去抢他也抢不来这么多啊。一旁的胡三大便笑得暧昧,你家伙在安西抢了那三个月,把整个安西沙匪马匪都抢得逃出了天山。
赵有锄见赵正不信,便想起身去找账本,被赵正拦住了。赵有锄吹着酒气,给赵正满上了一碗白澄澄的谷烧,接着手舞足蹈,气势磅礴道“这白汤,卖了两万贯!莫说凉州,便是整个大唐,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便是连黔中道的商人,也捧着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